我国总统是国家元首,也都是有识之士,他们平日都爱阅读哪些书籍呢?今年配合阅读节而举行的“总统主题快闪图书馆”,介绍由我国三位总统推荐的21本书,希望公众从这些好书中获益。
配合“阅读30”(READ30),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筹办的总统主题快闪图书馆(Presidential Pop-up Library)星期六(7月12日)由现任总统尚达曼、前两位总统哈莉玛和陈庆炎博士在狮城大厦外主持开幕。
黑白色系的快闪图书馆宛如一个漫画场景,有绚丽的吊灯、有舒服的沙发,让人可暂坐读书。现场除了介绍我国自1965年独立至今的历任总统,也介绍由尚达曼、哈莉玛和陈庆炎推荐的21本书。
尚达曼推荐的书包括新加坡铁饼前名将黄德炎的自传体著作《最后一金:体育与抗癌之路》(The Last Gold James Wong: An Odyssey Through Sports and Cancer)、本地马来作家拉迪夫·莫哈末(Mohamed Latiff Mohamed)撰写、沙菲克·昔拉末(Shaffiq Selamat)翻译的《对峙》(Confrontation),以及前联合国缅甸事务特使诺琳海泽博士(Noeleen Heyzer)撰写的回忆录“Beyond Storm & Stars - A Memoir”。
尚达曼偏爱纸质阅读 称手写笔记助大脑吸收
尚达曼接受媒体访问时说,公众往往只将总统视为国家元首,而忽略他们的成长背景和兴趣等人性化的一面,不知道他们的经历如何造就今天的他们。“这些书、刊物和不同人对每位总统的口述访问,都可以帮助人们更全面地认识他们。”
他说,他推荐的八本书籍讲述新加坡人的故事,以及成就国人的历史与传统。
当被问及社会要如何避免陷入社交媒体形成的“回音室”,尚达曼坦言这是个挑战。“我阅读大量的网络新闻。通过这个媒介,除了能掌握资讯,也能了解世界各地的不同看法和观点,这是很棒的事。但在这么做的当儿,不只专注于某一个看法是一种自律。”
他也透露,相对于电子刊物,他更喜欢纸质书本和报纸,因为当一个人用手做笔记时,大脑吸收信息和知识的方式有所不同,这是有脑科学依据的。此外,阅读纸质刊物让他感到更愉悦。
“能够来回翻阅一本书,折页角记下想回看的重要页面,这是我们不该遗失的艺术。”
盼通过总统“偶像效应” 激发阅读兴趣
图管局规划与发展副处长陈伟明说,图管局去年开始筹划总统主题快闪图书馆,希望通过总统的“偶像效应”,激发公众的阅读兴趣。这个快闪图书馆也能让公众包括旅客,对我国有关总统的历史变迁有更多了解。
他说,图管局接下来将在更多地方,测试快闪图书馆的概念,希望通过有趣的主题活动,让公众接触到不同种类的实体和电子书,鼓励大家阅读。图管局也在探讨和一些作家合作,推出连载小说或其他阅读内容,并在一些指定地点如巴士站等,率先让人扫描下载,顺应当今的阅读习惯。
“你乘搭了20分钟的巴士车程,就可以看完一个篇章。公众搭巴士通常都是上学上班,而且一般会搭一样的巴士路线,因此可以持续期待下个篇章的推出。”
快闪图书馆将举行至9月2日,开放时间为每天早上10时至晚上10时。
公众郑保伟(49岁,物流公司经理)星期六经过狮城大厦时,参观了快闪图书馆。他说,这个展览虽简单,却能让他对我国的总统历史认识更多。
“我之前不清楚薛尔思之后和王鼎昌之前的历任总统,现在知道了。我也看到三位总统推荐的书籍,相当有趣,但不是我喜欢的种类。我还是对小说比较感兴趣,上个月刚借了本丹·布朗的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