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行我国到了2040年所有车辆都采用清洁能源的愿景,多个政府机构联手研发交通与能源综合模型,全面分析本地电动车的充电预测模式和电力需求。
这个项目称为“新加坡交通与能源综合模型”(Singapore Integrated Transport and Energy Model),今年进入第二阶段,合作方包括能源市场管理局、陆路交通管理局、总理公署公共部门科学科技政策与规划办事处,以及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等多个政府机构。
新科研高性能计算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阿兹法尔博士(Muhamad Azfar)说,团队希望通过以智能为基础、由数据驱动的模型方案,预测并评估电动车的充电需求,以及对电力基础设施的影响。
他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2020年启动的第一阶段开发工作,验证了政府部署电动车充电桩的计划有效,电力基础设施供应足以支持电动车普及化。
不过,阿兹法尔提醒:“到了2040年,当本地所有车辆都采用清洁能源,长期的电动车充电需求必会大幅增加。”
他透露,第二阶段工作已在今年早些时候启动,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完善模型功能,确保跟得上电动车生态的急速变化。
第二阶段评估电动车 智能双向充电对电网利弊
第二阶段将评估智能双向电动车充电对电网的利弊,包括通过智能充电技术,在高峰时段转移电动车充电需求的可行性。
能源局能源体系能力发展署署长陈淑佩说,智能充电方案可以根据设施用电量等情况,优化电动车充电流程。这项技术已在一些组屋停车场试用,根据停车场的用电量,动态调整电动车的充电量和速度。
她透露,能源局也在探讨如何通过智能充电技术优化电动车充电流程,在系统层面配合整体电力需求。
例如,能源局与康福德高将展开监管沙盒试点计划,通过康福德高上千个电动车充电桩监测电力市场的需求反应,再探讨如何调整充电量,以平衡电网的供需。不过试点细节尚未敲定,详情待日后公布。
新能源也开发了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更好地管理分布式能源激增对电网的冲击。新能源电网规划与策略总经理维格纳斯瓦兰(Vigneswaran Sellakannu)说,这个系统证实太阳能、电动车和电池储能系统等分布式能源可以有效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