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67年历史的东方红墨鱼丸什锦汤档口,每天天未亮就可以听到摊主爽朗的招呼声,档口前会排起长龙,这份数十年不变的热闹,早就成了芳林巴刹与熟食中心街坊最熟悉的街景。然而,许多排队的客人并不知道,掌管档口的三姐妹因为接连病倒,已经默默打算7月底结业。

位于芳林巴刹与熟食中心的“东方红墨鱼丸什锦汤”,多年来坚持手工制作墨鱼丸,它最早由现任摊主杨美丽(66岁)的父亲所创立,大姐后来接手,改由姐妹三人分工联手经营。

杨美丽说,近年来姐姐(80岁)和妹妹(63岁)接连生病,摊位全靠她撑持,而她数月前又烫伤腿,难以继续坚持下去。

杨美丽说,父亲和姐姐掌管摊位这些年,他们对墨鱼丸的制作不曾偷工减料,对进口新鲜墨鱼的坚持一直持续至今。接手摊位以来,杨美丽每天凌晨三点就得起身开档,下午两点收档后又开始备料新鲜墨鱼丸,工作量之大可见一斑。

“我得亲手处理墨鱼,手工去膜清除内脏、反复清洗、剁碎摔打出胶质、再手工捏丸,每一个步骤都依赖经验和体力。”

延伸阅读

老字号“鸿胜菜馆” 无人接手年底歇业
老字号“鸿胜菜馆” 无人接手年底歇业

除了手工制作丸子,炸葱头和蒜也同样亲力亲为。“早期姐姐负责制作墨鱼丸,我洗墨鱼,妹妹炸蒜头,大家各司其职,但现在我得一手包办。”

为了确保墨鱼丸的原味,杨美丽几年前开始逐渐把营业时间缩短,现在一周只营业三天,没营业的日子则用来制作墨鱼丸。

“现在姐姐妹妹都生病了,我5月又烫伤脚住院两个星期,一个人得包办一切,太辛苦了。”

收摊在即,杨美丽的亲戚也都赶来帮忙,其中包括68岁的大哥杨华光。杨华光说,摊位历史可以追溯到他出生前,也就是1958年之前。父亲当时就有一个卖墨鱼丸的小摊位,政府系统化管制小贩之后,父亲才把摊位固定在福南街(Hock Lam Street)一带。

为了墨鱼丸这个档口,杨美丽的大姐从小便放弃上学机会,专心学习父亲手艺。杨美丽和妹妹过后到档口帮忙。

三姐妹始终坚守 独特手工温度和城市记忆

杨华光坦言,早在20年前他就建议用机器取代人工,但三姐妹始终坚守着这份独特的手工温度和城市记忆,拒绝使用机器。

记者7月9日来到档口访问,摊位不到11点已排起长龙,杨美丽忙里忙外招呼常客。

她没有打算宣布收档的消息,但已有熟客得知她的决定,默默打包了14份。

面对即将结束的家族传承,杨美丽依然爽朗:“新加坡还有很多好吃的,不舍肯定会,但不会可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