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配合新加坡建国60周年,非营利组织“我的社区”今年推出70多个项目,广邀公众踏上“我的初旅”,探索本地各族群迎接生命初始的不同文化习俗。
“我的社区”举办的第六届“我的社区节”(My Community Festival)从8月1日至17日,分七个单元,供公众报名和付费参与。
组织创办人郭俐勇(35岁)星期二(7月15日)在媒体预览活动中受访时说,这一系列活动的目的是促进新加坡各族之间、甚至对他国的文化与生活习俗有更好的了解,破除刻板印象和误解。“我们希望透过这些活动,让新加坡人有机会彼此交流与了解。”
其中,“早餐俱乐部”项目将邀请公众到不同种族的家中做客,品尝不同国家和族群的传统早餐文化,了解他们每天的第一餐都吃些什么。
“坐月餐”系列将介绍世界其他地方和本地各籍贯华人的坐月餐,包括广东人惯用生姜烹煮各种料理,如姜丝麻油鸡、姜丝蒸鱼和姜丝猪肝汤等,认为这有利于产妇修复身体。
在协助产后复原方面,马来族的传统则有指推按摩、束腰和草药热敷等,相信这对产妇健康有益,还可保护子宫。
到时将负责这方面介绍的是Babies Bellies创办人艾丽(Ally Vijay)。她在媒体预览会上说,马来指推按摩可帮助产妇改善子宫脱垂,所采用的束腰和佳木(Jamu)粉或生姜膏都可帮助缓解产后腹部胀风和腹部松弛,也有利骨盆恢复。含生姜、黄姜、人参、香茅等成分的佳木粉也可用于经期调理。
“目前我们有八成顾客是本地华人和中国新移民,10%来自其他国家的女性。而按摩师的聆听,对产妇是很大的心灵支持。”
华夏胎毛笔创办人傅森将介绍华族根据生辰或族谱辈分为新生儿取名的传统,以及用新生儿初生毛发制作胎毛笔作纪念的手工艺等。
他在媒体预览会上说:“好名字有几个要素,要好读,让人容易称呼;要好听,不要有歧义或谐音,以免让人取笑;要好看,写起来笔画均匀像画画;寓意好,这是对宝宝一生的祝福。”
此外,还有导览活动介绍各宗教信仰迎接新生命的仪式和习俗,包括天主教的婴儿洗礼仪式、马里安曼印度庙(Sri Mariamman Temple)为新生儿举行的摇篮祈福仪式等。
举办导览行程 带公众出国看农场渔场
我国不少蔬果渔产都来自马来西亚柔佛州。主办方这回策划了六个跨境农场导览行程,带领公众去参观有机菜园、香蕉园、黄梨园、龟咯(Kukup)渔场等,了解作物初生、种植养殖到收成的过程。其中还包括到柔佛北部昔加末县内的客家小镇——彼咯(Bekok),走访榴梿园。
公众即日起可上网(https://mycommunityfestival.sg/),就心仪的项目和导览行程报名购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