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严厉打击与管控含致幻麻醉剂的电子烟,卫生部和卫生科学局要求公共医疗机构记录所有疑似和确诊病例。医生也须要求患者交出这类俗称“丧尸烟弹”的电子烟,并将患者的尿液送检。
卫生部和卫生科学局上星期三(7月9日)发通告给公共医疗机构的急诊部门、紧急护理中心和精神科,以及心理卫生学院属下的国立成瘾治疗服务,指示这些单位须记录所有疑似和确诊吸食含有依托咪酯(etomidate)麻醉剂的电子烟的患者。
医疗机构也须要求患者交出这类电子烟,并考虑将患者的尿液样本送至卫生科学局的毒理学实验室进行毒理学测试。
卫生部和卫生科学局引用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今年3月发布的报告指出,东亚和东南亚的非法毒品市场中,已出现了大量的依托咪酯和类似物质。
两个部门也观察到,自去年以来,本地发现的含依托咪酯的电子烟数量持续增加,且增速令人担忧。 “这些产品的一些使用者表现出与依托咪酯相关的不良反应,例如丧失运动协调能力、意识模糊、头晕和口齿不清。”
当局要求医疗机构的医疗人员,如果发现患者有电子烟使用史,且出现可能与使用依托咪酯有关的症状和体征,须将所有疑似和确诊病例记录在电子病历系统中。
含有依托咪酯的电子烟俗称“丧尸烟弹”(Kpods),对人体的全面危害极大,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
“丧失烟弹”或比传统电子烟更容易上瘾
国立大学医院与亚历山大医院呼吸与重症科顾问医生冯钰琴受访时说,依托咪酯是一种静脉麻醉剂,通常用于全身麻醉。“通过电子烟吸入依托咪酯可能导致呼吸抑制、呼吸衰竭、意识改变、肌肉痉挛和癫痫发作,而且它在电子烟中的剂量通常不明且不可估测。”
她指出,“丧尸烟弹”还可能包含其他镇静剂,如芬太尼(fentanyl)、苯二氮卓类药物(benzodiazepines)或氯胺酮(ketamine)。“这些药物可能导致呼吸抑制、记忆丧失和精神分裂。此外,这些物质极易成瘾。”
冯钰琴也强调,这类加料电子烟除了可能比传统电子烟更容易令人上瘾,对青少年的危害也更严重。“从心理上说,青少年大脑的前额叶皮层仍在发育,尤其是在决策和冲动控制的区域。青少年身体代谢药物的方式也与成人不同,这可能导致无法预测的副作用。”
她也提醒,“丧尸烟弹”在市场上是相当新的产品,人们对它的危害和副作用的认识很少。“它通常作为普通电子烟销售,很多吸食者没意识到他们是在使用毒品。年轻人也可能错误地认为它比摇头丸、阿片类药物等较旧的硬毒品安全得多。”
针对因恐惧受制裁而耽误就医的情况,当局指出,医务人员在处理这些患者时,应向他们保证,如果他们自愿寻求医疗帮助,当局不会对他们以前吸食电子烟的行为采取执法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