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虽然所有国家都受益于减排成果,但分摊成本意愿不一。若各国不共同努力,则容易出现“搭便车”情况,削弱全球减碳成效。

国务资政李显龙星期二(7月15日)在经济学会晚宴的对话会上谈到,在当前逆全球化趋势加剧的背景下,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变得更复杂。

他说,气候本身是各国共享的公共资源,但并非所有国家都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全球暖化须通过集体行动解决,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有国家选择退出,坐享他国减排所带来的益处。

李资政指出,即便有国家退出诸如《巴黎协定》这类国际合作机制,其他国家也应继续采取明智行动。

他举例,理念相近的国家可自行制定规则,推动减排,不论是征收碳税或其他机制。它们也可通过边境关税等措施,对付“搭便车”(free-rider)的国家。但他坦言,在当前政治形势下,这不容易办到。

延伸阅读

李资政:全球经贸框架或迈入“暂减美国”新局面
李资政:全球经贸框架或迈入“暂减美国”新局面
李资政:竞标拥车证是目前最有效方式
李资政:竞标拥车证是目前最有效方式

李资政说,新加坡以务实态度应对气候挑战,努力扮演负责任的“全球公民”,致力于最迟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尽管新加坡在全球碳排放中的占比极小,仍会通过如逐步调高碳税等方式,朝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