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五家企业向能源市场管理局申请,通过电池能源储存系统,参与电力市场需求反应计划;若一切顺利,计划的需求应对能力将突破180兆瓦(Megawatt ),可满足约35万个四房式组屋单位的用电。
能源局早前启动为期两年的监管沙盒,在电力市场需求反应(Demand Response)计划下,参与者须在电力批发价格高涨时减少用电,以通过拉低整体需求,来达到降低批发价格的目的,同时稳住电网。
能源局会按照电价减幅计算参与者可获多少奖励。参与者须百分之百兑现承诺才可获得奖励,若兑现少于80%的承诺则得缴付罚金。
能源局去年加强计划,让拥有电池能源储存系统额定容量少于10兆瓦的企业参与计划。
能源局能源体系能力发展署署长陈淑佩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透露,共收到五家企业的申请,若这些企业在九个月内顺利完成注册,电力市场需求应对能力将增加14.5兆瓦。
这五家申请采用电池能源储存系统加入计划的是:吉宝基础设施(Keppel Infrastructure)、Crystal Clear、Just Electric、和光电力(PacificLight Energy),以及胜科电力(Sembcorp Power)。
另有两家已参加计划的是采取削减客户预订需求的Diamond Electric,以及新加坡能源集团属下的新加坡供冷(Singapore District Cooling)。
电力市场需求应对能力已逾165.5兆瓦
与2023年前的46兆瓦相比,现有的电力市场需求应对能力已超过165.5兆瓦。
新加坡供冷公司通过滨海湾区域供冷网的冰蓄冷储能参与计划,在市场电力需求低时,把水冻结成冰来储存能量。
当电网需求激增或供应猛跌,供冷网会通过融化早前储存的冰,以冷冻水的形式不间断地分布冷能,为供冷网的各个建筑制冷,以此减少从电网买电,平衡电网供需。
新能源可持续能源方案运营总裁洪志强受访时说,集团目前与公用事业局联手参与计划,未来希望能与更多合作伙伴一同响应稳定电网的呼吁。
除了冰蓄冷储能系统,新能源也在研究其他储能系统,如电池储能系统的部署。目前,新能源在兀兰设有一个2.4兆瓦时的电池储能系统,强化电网的同时,也支持清洁能源转型。
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因自然条件不可预测而有所波动,供应间歇且不稳定,靠可再生能源发电有一定局限。
洪志强说:“随着太阳能和电池储能系统等分布式能源增加,加强管理可再生能源来稳定电网,并提高电网韧性会越来越重要。”
有别于传统的大型集中式电力系统,“分布式能源”指的是将能源生产和消耗分散化的小型能源系统;一般较靠近用户端,可更高效地满足用户局部的能源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