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从小在收容所一起长大的青年,成年后决定一起在外租房展开新生活,但因缺乏经验毫无头绪。社工得知情况后,启动专为收容所青年设计的独立生活支援计划,协助他们迈向自立。

虽然租房过程一波三折,四人前后被拒约50次,他们最终如愿以偿,成功租到房子,踏出独立生活的第一步。

本地约有500名孩童和青少年,因受家庭虐待或被忽略,寄宿收容所至21岁。当中,每年约有30人无法重返原生家庭,须独自生活。

儿童援助协会(Children’s Aid Society)执行董事吴周明说:“很多人21岁时,都还没有足够的能力独立生活,更何况是童年经历坎坷、没有家人支持的收容所居民,在过渡期间往往同时面对经济、住房和学业等多重挑战。”

为协助这些青年顺利过渡,协会旗下的妙乐之家(Melrose Home)2022年推出为期三年的“Thrive21+”计划。这项计划专为17岁以上收容所青年设计,教授理财、生活管理等自立技能。上述四人便是在接受一年课程后,在社工和热心房屋经纪的协助下,尝试展开为期两年的独立租房生活。

负责计划的妙乐之家副主任苏映思说,公共住屋租赁计划(Public Rental Scheme)虽设有补贴机制,但受限于年龄和资格条件,不是所有青年都能受惠。团队于是转向公开市场租房,并获得凯德希望基金资助。

尽管万事俱备,很多房东得知租客是四名收容所青年后便婉拒。四人从满心期待到遭拒50次,逐渐心灰意冷,独立生活的梦想似乎越来越遥远。

合租初期曾出现摩擦 社工协助四人学会沟通

所幸最终遇上一位愿意出租单位的房东,四人得以顺利搬入新家。搬家当天,团队还带来一颗黄梨,让他们滚“旺来”讨个好彩头。四人合租初期也出现过摩擦,但在社工协助下学会沟通、互相体谅,逐渐建立起默契。

儿童援助协会与慈善机构Quantedge基金会,星期三(7月23日)联合发布计划评估报告指出,参与者在理财、健康管理、住房安排、升学规划、安全应变与法律知识等方面有显著进步。

不过,在善用社区资源、育儿知识和预防怀孕等方面仍显不足,显示他们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仍面临挑战。

报告指出,弱势青年在公开市场租房,往往难以与经济条件稳定者竞争,若缺乏制度支持,恐因住房难题影响他们起步。报告因此呼吁政府与社区合力扩大公共住屋租赁计划,并提供更长期的经济支援。

主管社会服务整合事务的教育部长李智陞,星期三出席报告的发布活动时说,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去年推出“寄养青少年过渡援助计划”(Enhanced Aftercare Support),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支持。他也鼓励企业和慈善机构加入这一行列,共同为弱势青年营造有利于长远发展的成长环境。

随着计划和租约期满,上述四名青年中,有人已获批准入住租赁组屋,有人已通过或正在申请“寄养青少年过渡援助计划”,他们将带着宝贵经验,踏上人生的新阶段。

与此同时,妙乐之家另有四名女青年也在今年启动第二轮Thrive21+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