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传染病威胁,我国推出新框架,不再只为特定疾病制定应对方案,而是采取更灵活、更全面的做法,让全国可更快、更有效地应对未知疫情。

传染病管理局(Communicable Diseases Agency)星期四(7月24日)推出“新加坡流行病防备与应对框架”(Singapore Pandemic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Framework),标志着我国改变了应对传染病的战略,将重点从针对某个疾病而制定种种措施,转向制定一个可因应不同疾病的特性、传播方式和影响程度而快速调整的应对体系。

新框架涵盖五大方面:疾病侦测、入境管理、医疗服务、 对症下药(如疫苗与药物),以及社会防控措施。各项措施就像一个个积木一样,可组合使用,以备在面对突发疫情时,政府和社会更具反应能力与韧性。

传染病管理局在报告中详列了多种情境,为其中的不同阶段设定相应策略。例如,在冠病疫情暴发时,本地展开大规模社区检测,及早识别和隔离受感染者,从而切断病毒传播链。

为加强防控,当局当时实行定期轮流检测,对象包括高风险前线人员,以及与弱势群体有接触的工作人员等。检测过程采用样本并合法,以提高效率与覆盖率,即集中检测多人的样本,只有当并合样本呈阳时,才对个别样本做进一步检测。

延伸阅读

我国展开首个“以身试毒”试验 已招募到11人
我国展开首个“以身试毒”试验 已招募到11人
涵盖防范准备等五大领域 传染病管理局今年上半年成立 
涵盖防范准备等五大领域 传染病管理局今年上半年成立 

当湿巴刹或商场出现感染群时,政府也对公众进行大规模检测。这些检测数据有助了解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程度、地理分布和潜在风险,也为制定更精准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当局对进口禽鸟和本地家禽农场设监测机制

报告指出,为了防范禽流感,当局对进口禽鸟和本地家禽农场设有一套监测机制。当局会对观赏鸟的粪便进行拭子采样供检测;本地家禽农场则必须通报禽鸟是否出现特定的健康异常。政府也定期为社区相关人士和农业业者举办宣导与教育活动,提高他们对有关疾病的认识,从而及早发现和通报问题。

新框架也强调了个人和企业的防疫角色。当局呼吁民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病时应留在家中、按时接种疫苗、留意官方的健康资讯等,以降低疫情扩散的风险,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

企业和机构则应在制定或更新营运或危机管理计划时,参考新框架的内容,按自身需求和情况灵活运用。

今年4月1日设立的传染病管理局是卫生部属下法定机构。局长李坚明说,新框架显示,政府积极采取行动提高全国应对疫情的能力和韧性,并提升社会整体防疫能力。

“新框架让各方可迅速、灵活地做出反应,并随着疫情的发展,迅速落实、扩展和协调各种措施。”

新框架也取代了2014年制定的“流感和其他急性呼吸疾病的防疫准备与应对计划”(Pandemic Readiness and Response Plan for Influenza and Other Acute Respiratory Dise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