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年长者平均每月的长期护理开销接近3000元,比七年前增加600多元。然而,多数人不仅低估所需费用,也未做好足够的财务准备。
根据本地保险公司Singlife星期五(7月25日)发布的白皮书《从认知到行动:为超老龄化社会确保长期护理》,本地居民在应对晚年长期护理方面的认知和规划,仍有明显不足。
这份白皮书参考了Singlife去年展开的两项调查:一项是2月至3月进行的长期护理调查,对象为1005名年龄介于18岁至65岁的公民和永久居民;另一项是6月进行的失智症护理调查,共1075人受访,其中包括249名看护者。
调查显示,根据看护者的反馈,年长者每月平均长期护理开销为2952元,较英杰华新加坡(Aviva Singapore)2018年同类调查增加了628元。Singlife于2022年与英杰华新加坡合并。
这笔开销中,食物与日常用品占469元、养老院服务430元、药物391元。其他支出则包括居家设备改造、护理服务、看诊、物理治疗和交通等。
然而,调查发现,有57%的人认为每月长期护理开销低于3000元,其中更有37%认为开销不到2000元。另外,只有33%的人有信心负担长期护理的费用。
白皮书指出,随着护理需求持续增加,以及考虑到通货膨胀,相关成本很可能继续上升。
Singlife的实际理赔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4年,个人平均需接受长达10年的长期护理。最常见的理赔原因包括中风、癌症、帕金森病、失智症及阿尔茨海默病。
白皮书也发现,33%的受访者不知道严重的失智症,会导致年长者失去基本生活自理能力;48%表示如果丧失生活能力,希望由全职看护者在家中照料。但现实中,有护理需求者中,高达76%最终仍须依赖全职看护。
长期护理需求不局限于年长者
此外,长期护理的需求并不局限于年长者。Singlife最年轻的理赔个案是在32岁开始申请长期护理赔付。
白皮书呼吁加强公众教育,提升社会对长期护理的认知与规划意识,并提出多项建议,包括推动跨机构合作、提升护理服务的可及性,以及扩大活跃乐龄中心等社区支持资源。
Singlife集团总裁潘燕明说:“我们认为,关于长期护理的讨论必须更加充分,它不仅是医疗议题,更是整个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