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居住在新加坡的人,对当前的住房和工作状况普遍满意,但仍对生活费上涨感到忧虑。

房地产咨询公司莱坊(Knight Frank)新加坡,与国际市场研究机构益普索(Ipsos),今年中展开一项生活质量调查,聚焦我国城市规划中的三个核心——居住(Live)、工作(Work)和玩乐(Play)。

调查对象为1000名来自不同年龄层的本地公民、永久居民,以及就业准证和S准证持有者,他们主要为专业人士、经理、执行人员与技师(PMET)。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现有居住安排最为满意,分别有57%表示“满意”,18%表示“非常满意”。在工作方面,这两个比率为45%和11%;至于休闲娱乐选项,则有40%和9%给予“满意”和“非常满意”的评价。

尽管整体满意度不低,生活费仍是受访者的主要忧虑。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将就业保障(53%)以及通货膨胀和家庭账单上涨(52%),列为最紧迫的三大担忧之一。调查指出,这反映全球经济放缓与劳动力结构变化所带来的现实压力,也折射出人们对必需品、住房和水电费上涨的切身感受。

延伸阅读

担心生活费上涨 不少国人准备少外出用餐多存钱
担心生活费上涨  不少国人准备少外出用餐多存钱
逾半新加坡人预期通胀未来一年下降 预期降至三年新低
逾半新加坡人预期通胀未来一年下降 预期降至三年新低

以房价为例,约35%的受访者,担心未来三到五年可能负担不起住房,另有三成“有些担心”。18岁至24岁,与25岁至34岁的年轻群体中,分别有43%对此表示担忧,是所有年龄层中占比最高的。

受到房价担忧影响,约57%受访者倾向购买公共住房,其中又以市区以外(suburban)的组屋(26%)最受青睐。另有41%倾向购买私宅。报告说,有4%受访者没有拥屋需求。

虽然目前私宅仅占本地住房的26.4%,但从抽样情况来看,有意从组屋升级至私宅的居民可能占约14%。受访者对黄金地段并无特别偏好,反映新加坡多数市区边缘与市区以外住宅区,普遍配备完善的设施与交通网络。

相当比例劳动人口或过劳

调查也发现,新加坡有相当比例的劳动人口可能处于过劳状态。约半数受访者(50.6%)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当中工时超过60小时的占4.3%。工作逾90小时的占1%。

报告引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指出,相比之下,德国、荷兰和法国等其他发达国家,工作时长每周平均为35至38小时。

此外,约半数受访者(50.4%)每周都感受到工作压力,当中16.6%更是每天都感到压力。长时间工作、高期望,或缺乏工作与生活平衡,可能是主要成因。

在办公环境方面,受访者普遍重视有助于缓解压力和提升身心健康的空间,如自然采光和通风良好(68%)、符合人体工学的家具和灵活座位选择(62%),以及安静空间(59%)。

如果能对我国城市环境做出一项改变,提升生活质量,最多受访者希望降低生活费(19.8%),其次是增加绿地和公园(14.7%),凸显绿色空间对本地居民也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