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平台有名校老师吗?” 这是不少家长在为孩子物色补习教师时脱口而出的第一个问题。

面对这样的询问,35岁的补习从业者王炫雄早已习以为常。但他不走“迎合家长期待”的路数,总会提醒对方:“名校背景不等于教学效果好,更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

王炫雄经营一个私人补习配对线上平台,目前平台上注册的教师约有1万2000人,教学范围涵盖小学到初级学院的各类科目。

他发现,好些家长一旦面对孩子学业成绩下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求助于补习。

但一来到选择补习教师的阶段,家长往往只看学历和名气,忽略了更关键的考量——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孩子的性格和学习方式是否相匹配。

延伸阅读

闻香识味两千种 创意调制新珍馐
闻香识味两千种 创意调制新珍馐
大叔爱看演唱会 连续三周“空中飞”
大叔爱看演唱会 连续三周“空中飞”

王炫雄分享心得:“有些孩子内向敏感,需要温和耐心的引导;有些则思维跳跃、好奇心强,更适合结构清晰、节奏明确的教学方式。”

他说,曾有个中学生因补习教师风格太强势而对学习产生抗拒;后来换了一位多以鼓励正面引导的补习教师,孩子开始愿意尝试、愿意主动表达,即便成绩没立即提升,孩子在学习心态上却有了重大转变。

把补习视为“阶段性支持”

王炫雄不讳言,补习并非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他更倾向于把补习视为“阶段性支持”,而非长期依赖。他建议家长,一旦孩子建立起自信、掌握学习策略,不妨考虑暂停补习,让孩子把时间转而投入到音乐、运动、写作等其他兴趣。

对于近年来一些补习机构采用所谓的“恐惧式行销”,向家长灌输“孩子不补习就会落后”的观念,王炫雄认为这种情绪化的宣传策略,往往使补习变成一种“焦虑驱动”的消费。

“教育本来就是个人化、长期的事。若只被焦虑推着走,很可能耗费了时间金钱,到头来也没看到效果。”

他认为私人家教市场目前尚缺乏统一监管,因此偶尔会传出个别业者行为不妥坏了行业信誉的事。他建议为家教这一行也像保险或房地产行业一样,建立起专业认证机制,才能提升行业的水准和公众的信任。

对他来说,重要的还是学生能否遇到合适的引导者。“补习不是万能,关键在于如果遇到良师,就真能点亮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