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0年,天然气仍将是我国重要的电力来源,但占比预计从目前的约95%下降至一半以下。剩余电力缺口主要通过进口填补,若相关项目顺利推进,可再生能源的进口目标,或能提高至超过现有的6吉瓦。

人力部长陈诗龙医生,以内阁主管能源与科技事务的身份受访时说:“我们正在寻找各种可能途径,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能源韧性,同时确保电力价格可负担,并在2050年达成净零排放目标。”

陈诗龙上星期一(7月21日)接受《联合早报》和《海峡时报》联合访问。这是他5月在新一届政府获委主管能源与科技事务后,首次受访谈论新加坡的能源发展方向和中期目标。 

目前,我国约95%的电力主要依赖进口天然气。根据2022年发布的《迈向能源转型2050》报告,到了2050年,氢气或进口电力最有可能取代天然气,成为我国主要电力来源,具体取决于技术发展速度和国际局势演变。

陈诗龙指出,如果能在未来10年内把天然气占比降至70%,将是一个好的起点;理想情况下,到2040年代中期进一步降至略低于50%。

延伸阅读

【早知】电网串联亚细安 如何重塑能源版图
【早知】电网串联亚细安 如何重塑能源版图
邻国发展核电 新加坡须掌握技术以保障国家安全
邻国发展核电 新加坡须掌握技术以保障国家安全

他认为,推动能源转型归结为四个“P”,即“Purpose”(目标)、“Pathways”(途径)、“Partnerships”(合作)及“Possibilities”(可能性)。设定明确目标后,便着手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和能够合作的伙伴。

如何填补减少依赖天然气留下的缺口,他说:“这取决于我们与邻国的合作关系,进口可再生能源有可能满足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电力需求。这是其中一个可行的发展途径。”

我国去年把进口目标从原定的4吉瓦(gigawatt)上调至6吉瓦,并计划在2035年前输入更多低碳电力。与我国合作的国家包括印度尼西亚、越南、柬埔寨和澳大利亚。

陈诗龙说,未来如果技术、可行性研究和海底地质勘察都顺利通过,我国或能从距离更远的国家,进口超过6吉瓦的电力。不过,“只有在我们非常确定能够实现这些目标时,才会正式公布”。

他也透露,在已获当局批准的项目中,预料有一两个可在明年上半年迈入“最终投资决定”阶段,这意味着项目将从规划进入建设与执行阶段。

至于其余约两成电力的来源,他说,太阳能技术发展迅速,有潜力满足约4%至5%的电力需求。其他选项如低碳氢气、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和地热能,目前因资料有限难以定案,但我国正持续展开研究。

电价难免上涨 会协助家庭和企业应对

2022年,我国推出全国氢气策略,从五方面推动氢气发展,其中包括加大研发投入,以突破技术瓶颈。

陈诗龙指出,虽然低碳氢是理想的能源选择,但我国难以自行生产,因此必须探索如何以合理的成本引入本地。氢气燃点极低,须在零下200多摄氏度储运,相关技术仍十分昂贵。为克服这个难题,我国已启动六个相关的低碳能源研究项目,投入逾4000万元。

推动能源转型需要大量资源,电费是否会因此飙涨?他坦言:“电价上涨在所难免,但我们会尽力控制好涨幅,以最审慎、最节制的方式调整,并通过回扣和补贴,协助家庭和企业应对影响。例如给予家庭的水电费回扣和气候优惠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