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报业中心年纪最大的清洁工,也是摄影作品无数、得过奖的业余摄影师。“民间摄影师”雷福胜上星期六(7月26日)过世,享年88岁。
雷福胜早年正职是机械师。2003年退休后加入新加坡报业控股(新报业媒体前身)当清洁工帮补家用,直至2018年确诊患上淋巴癌,才辞去清洁工作,在家中休养。
雷福胜的小儿子雷建强(51岁)说,今年7月18日,父亲突发高烧,送院后确诊肺炎,八天后,于上星期六在陈笃生医院离世。
父亲生病后,雷建强就辞去工作在家中照顾他,也陪着父亲走完最后一程。在他心目中,父亲是个脚踏实地、热爱摄影的人。
“摄影就是他的生命,早已融入他的血液。无论去哪里,他都随身携带相机。”
雷福胜在2018年2月办了人生第一场个人摄影展。《联合早报》在摄影展开幕之前与他做了一次专访,听他分享对摄影的热忱与梦想。
他在专访中告诉记者,自己是在1957年20岁时爱上摄影。当时他哥哥买了一台Rolleiflex相机,才用了几个月后就让他接手。
雷福胜当时忆述:“哥哥在货仓工作,很忙,星期六和星期日都要做工。我修车,星期六、日还可以拍。哥哥教我一些,其他我自己学。出去拍照时遇到朋友,一起加入东南亚摄影协会。”
加入报业中心之后,原本低调的个人业余爱好,在媒体环境下逐渐展露。2016年,当时的早报编辑徐伏钢也是业余摄影师,他发现雷福胜摄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作品特别珍贵,虽没接受过专业训练,但美学眼光和拍摄技巧都非常出色,多幅作品不但极具艺术美感,也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经过报章报道,雷福胜名声大噪。很快有热心人士出现,雷福胜终在两年后办了首个个展“Passing Time”(消逝的时光),并出版摄影集。
徐伏钢和雷福胜后来成为挚友,两人先后离职后仍保持密切联系。徐伏钢说,雷福胜为人忠厚善良,家境虽清贫,但每次获得奖金或补助,总会捐给养老院。
徐伏钢忆起摄影展,说自己当时买下两幅作品以示对好友的支持。岂料几天后的一个暴雨天,当时已81岁的雷福胜顶着滂沱大雨,独自骑电单车到徐伏钢家送上摄影集,之后再赶回报馆值勤。徐伏钢后来发现摄影集里其实夹着一个信封,里面是两幅作品的钱,让徐伏钢非常感动。
那场摄影展的策划人是Objectifs负责人蔡永盛(46岁)。他向《联合早报》忆述摄影展的背景。原来当年一张摄于1961年的《潮州巴刹》照片在媒体上曝光,来自法国的工程师Nicolas Genty通过《海峡时报》向雷福胜买下照片,同时热心地协助雷福胜办展,最终联系上蔡永盛,经过大半年的筹备,才终于实现了雷福胜这第一次摄影展。
蔡永盛形容,雷福胜个性内敛,行事也低调,熟络之后却爱与人开玩笑。雷福胜患癌后仍坚持摄影,蔡永盛也一直从旁支持,去年还为他又办了场摄影展。
“他为人慷慨,我们把他摄影作品的销售所得交给他时,他还会反捐一些钱给我们。”
雷福胜星期二(29日)傍晚6时在万里火化场举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