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窥探未来,你最想知道什么?在欢庆建国60周年的旗舰活动“新心相系”展览中,公众可透过生成式人工智能,走进未来的新加坡,在光影交织的影像中,看见勇敢追梦、拥抱无限可能的自己。

“新心相系”(Heart&Soul)SG60展览,8月26日将在乌节图书馆登场。展览广泛运用互动元素与人工智能技术,为每个访客打造量身定制的参观体验,引导他们重新思考自己与未来新加坡的关系。

展览由数码发展及新闻部与国家图书馆管理局联合策划,并由曾打造“新加坡开埠200周年历史体验展”,以及SG50“共同未来展览”的原班创意团队担纲执行。

筹备工作历时两年多,超过百人参与。团队将乌节图书馆两层、共2700平方米的空间,全面改造成沉浸式展区。记者日前受邀提前探访仍在布置中的展区,并向创意团队了解展览背后的理念与筹备细节。

展览聚焦一代代新加坡人日常

图管局总馆长兼创新总监陈惠勇是展览的执行创意总监。他说,要理解未来,必须回望过去、观察现在,从人们真实生活中寻找线索。因此,展览特别聚焦一代代新加坡人的日常经验,而非仅限于广为人知的历史人物。

延伸阅读

SG60纪念表款 腕间铭记家国情怀
SG60纪念表款 腕间铭记家国情怀
“动起来!新加坡”举行一个月 多项全新活动邀民欢庆SG60
“动起来!新加坡”举行一个月 多项全新活动邀民欢庆SG60

这次策展方也集结了来自公共、私人和民间领域超过110个合作伙伴的观点与对未来的想象,并透过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把这些构想转化成富有互动感的观展体验。

例如,展览的一大亮点,是“天际之窗”(Windows in the Sky)展区所呈现的未来生活画面。系统根据访客提供的信息,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一段视频,让他们看见自己追逐梦想、实现目标的情景。

陈惠勇说,这项设计让公众得以身临其境,体验未来的多种可能,而不仅仅是透过文字或图片想象。

然而,他也强调,打造这种体验时,团队刻意不让生成式人工智能主导一切。

他说:“一种做法是把所有资料和图像输入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让它自动生成结果,但我们更倾向于‘以人为本’的应用模式,结合人类的洞察与情感,让参观者真切感受到,所呈现的是一个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未来。”

打造“新心相系”展览的创意团队,由国家图书馆管理局总馆长兼创新总监陈惠勇(右起)、创意总监谢敏,以及内容总监张泰洋领导。(白艳琳摄)
打造“新心相系”展览的创意团队,由国家图书馆管理局总馆长兼创新总监陈惠勇(右起)、创意总监谢敏,以及内容总监张泰洋领导。(白艳琳摄)

多达350万种组合可能性 确保生成内容贴近人性与情感

为了在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之间取得平衡,策展团队设计了一个庞大系统,包含125种角色原型、2500种环境设定,以及多达350万种组合可能性,最终由创意人员筛选把关,确保生成内容贴近人性与情感。展览所使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均在受控环境中运行,参观者的资料和数据,最多保留七天后即删除,以保障隐私安全。

让访客“看见未来”的理念,也延伸至展览的其他展区,包括充满趣味的“未来商店”,以及结合增强实境技术、展现新加坡从过去迈向未来转型历程的立体地图。

展览最后也邀请公众留下对未来的想法与感受,并生成一份专属的数码纪念品作为留念。

展览创意总监谢敏(Beatrice Chia-Richmond)说,每一场体验都会因观众的互动而有所不同,是一场“以参展者为主角、永不重复的演出”。她指出,展览聚焦未来,又以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团队在筹备过程中必须调整心态,学会接受这两层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挑战与惊喜。

内容总监张泰洋则说,科技从不是他擅长的创作领域,参与策划“新心相系”对他来说,是一项突破自我的挑战。他坦言,在筹备过程中收获良多,也希望观众在体验结束后,能带着惊喜、好奇和对未来感到乐观离开展览。

展览免费入场,但须提前订票预约时段。每场体验约60至90分钟,适合七岁及以上公众参与。

公众可从星期二(7月29日)起上网www.heartandsoul.gov.sg,预订8月26日至9月底的参观时段。之后每月1日将开放下个月的新门票,例如9月1日可预订10月份的门票。

展览举行至12月31日,预计将吸引约4万人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