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梅达顺强烈鼓励所有律师事务所和法务部门加入“正念企业运动”(Mindful Business Movement),指出这项倡议旨在提升法律界对可持续执业原则的认知与采纳,推动这些原则在职场中的实际落实,并促进从业员的心理健康与整体福祉。

大法官星期二(7月29日)在新加坡法律学会主办的“法律专业研讨会”的闭幕致词时说,推动这些倡议并非因为今天的年轻人比过去更脆弱。

“人们常说:我当年也熬过来了,为什么他们不行?但现实是,今天法律行业面临的压力,与我们当年大不相同。我们必须认清,并应对这点,这正是须要推动这些倡议的原因。”

他特别感谢发起这项运动的创始组织,包括新加坡法律学会、淡马锡控股、英国Mindful Business Charter、本地的Mindful Business Singapore,以及Workwell Leaders。此外,另有22个承诺支持的伙伴,他们来自律师事务所、法务部门和政府机构。

大法官指出,除了可持续执业原则草案和“活案例”研究平台,法律学会也将推出多项资源,包括加强未来法律界领袖的培训,协助他们建立稳健的执业模式、带领高效团队,并善用科技提升效率。

延伸阅读

新加坡法律学会推新课程 助初级律师提升技能
新加坡法律学会推新课程 助初级律师提升技能
法律学会联合多方 推动职场正念文化
法律学会联合多方 推动职场正念文化

草案重点包括:智慧会议及沟通-提倡高效使用科技,缩短会议时间;支持律师休息与成长-鼓励律所提供心理健康资源,并设定固定培训及辅导时段;审慎工作分配-确保指令清晰,并设定合理、可协商的截止期限。“活案例”研究平台则持续收集并分享实践经验,推动行业共同进步。

大法官在研讨会开幕致词中也指出,近年来年轻律师流失率不断上升,律所应正视高强度工作与心理健康问题,推动实质改革,以避免人才流失影响行业稳定。

他呼吁律所积极采纳这些原则,强调良好工作环境是吸引并留住年轻律师的关键,也攸关司法品质和公众信任。

为了让年轻诉讼律师有更多上庭机会,大法官宣布,最高法院将修订《执业指引》,赋予初级律师更积极的发言角色,明确规定他们在高庭上诉案,以及上诉审判庭、上诉庭和三司特别庭的聆讯中,应负责部分口头陈词。

他希望这些改变能为年轻律师带来实质和有意义的进展,但要有效落实,仍有赖资深律师以正确态度支持,并协助向客户说明:让初级律师承担部分陈词,不仅有助于降低法律费用,也能让主责律师专注准备关键内容,整体上符合客户利益。

唐振辉:人工智能无法取代律师角色

律政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与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律专业全球事务副院长大卫·威尔金斯教授(David B. Wilkins)进行炉边对谈时,呼吁年轻律师不要害怕科技,并强调人工智能无法取代律师的角色。

律政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左)在炉边对谈时,呼吁年轻律师不要害怕科技,并强调人工智能无法取代律师的角色。右为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律专业全球事务副院长大卫·威尔金斯教授(David B. Wilkins)。(海峡时报)
律政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左)在炉边对谈时,呼吁年轻律师不要害怕科技,并强调人工智能无法取代律师的角色。右为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律专业全球事务副院长大卫·威尔金斯教授(David B. Wilkins)。(海峡时报)

“很多年轻人告诉我:有了科技,我们的工作就不保了;连基本功都做不来了,它终将取代我们。我并不这么认为。”

他指出,律师的价值在于提供人与人之间的判断与解决方案。客户所需的不只是法律答案,还涉及声誉、风险和利益权衡,这些都仍须仰赖人类的判断与经验。科技只是辅助工具,不能取代专业判断。

约250名律师、政策制定者与学者出席研讨会,共同探讨改革法律实务、塑造新加坡法律界的未来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