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长者出现脊柱弯曲、驼背;或者手腕、髋部和其他部位骨折,可能是患上了骨质疏松症,应尽早就医,以降低后续骨折的风险。

近年来,陈笃生医院手部重建显微外科接诊的病患中,因低冲击力手腕骨折而前来接受治疗的人数有增加趋势,这类骨折通常是轻微滑倒或跌倒造成的。

陈笃生医院早前对2572名50岁以上、低冲击力手腕骨折就诊的患者进行回顾研究。研究结果2022年发表,显示1034名完成骨密度筛查的患者当中,56%患有骨质疏松症,骨量减少的患者也有37.4%。

医生:骨质疏松最常见于髋部手腕或脊柱

手部与显微外科手术组高级顾问医生玛拉(Dr Mala Satkunanantham)在星期三(7月30日)的媒体分享会上说,骨质疏松是常见疾病,满50岁人口中,三分之一女性和五分之一男性都有骨折风险。一旦骨折,治疗费很高是一回事,也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有约三成的髋骨骨折患者需要助行器。

她说,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于髋部、手腕或脊柱部位,是骨密度低的早期迹象,后续再次骨折的风险也会增加,可能六至八个月内会发生第二次骨折,因此需要尽早检查、尽早治疗。

延伸阅读

中区新创伤护理模式 按伤者位置伤势送医
中区新创伤护理模式 按伤者位置伤势送医
陈笃生医院义工针织义乳 为乳癌患者缝合信心
陈笃生医院义工针织义乳 为乳癌患者缝合信心

陈笃生医院骨质疏松综合服务 为满50岁者提供检测与饮食锻炼咨询

陈笃生医院2021年推出了新加坡首个专为骨质疏松症设计的一体化综合服务,为年满50岁、因手腕骨折就诊的患者进行骨密度检测,并转介到专科门诊接受关键评估,判定未来发生骨折的风险。之后患者会得到饮食、锻炼等强健骨骼的建议,来维持骨骼与肌肉质量,并在医生评估后适时开始药物治疗。

手部助理专科护士曾诗慧说:“对于骨质疏松的年长者来说,改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我们会建议他们每天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我们也会鼓励患者在上午10时到下午3时这段时间晒太阳,增加体内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保持骨骼里钙质的平衡。”

骨质疏松一体化服务 将推广至国立健保集团医疗机构

患者张运益(79岁,退休)说,四年前他不慎在扶梯上跌倒,造成手腕骨折,随后接受了手术治疗,手腕内有四颗钉子。

他的妻子李江萍(68岁,退休)回忆说:“检查结果说他有骨质疏松,骨折后他的手拿不了东西,家人就每天带他去晒太阳、做康复训练。”张运益也在医生的建议下定期做注射治疗,骨密度已有改善。

取得良好反响又初见成效,陈笃生医院计划不久将把这项一体化服务推广至国立健保集团(NHG)下的其他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