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U转”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空军第一医疗中队推动创新的真实写照。这支小而精的部队勇于试验、敢于改进,在今年的IGNITE创新座谈会上,荣获国防部长表扬奖。
中队指挥官蔡伟杰中校(医生,33岁)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面对在救援直升机上执行后送任务的挑战,空军第一医疗中队引入自动心肺复苏机,有效克服了空间狭小、照明不足、噪音干扰与震动干扰等难题。
去年7月,新加坡附近海域发生一起撞船事故,两人严重烧伤。执行直升机后送任务的“救援10号”团队,靠着自动心肺复苏机维持了一名伤者的心跳,并成功为另一名伤者提供全面救治,大大提高两人的生存机会。
中队还在一名有院前护理(pre-hospital care)经验的战备军人的建议下,采用结构化关键气道管理(Structured Critical Airway Management)医疗包,将关键物资统一封装、集中存放,无须从机上置物架上一一拿取,既提升效率,也降低异物飞出风险。
蔡伟杰说,中队里多为担任战斗医务兵的全职国民服役人员,他们熟悉数码技能,也习惯质疑传统做法。他鼓励这些十八九岁的小伙子们发挥所长,在每月一次的“卓越日”上提出建议,由下而上推动改革。过去一年,中队将逾10项流程数码化,如实时追踪医疗库存,甚至加入有效期提醒。一个个小改变,提升了中队运作的安全与效率。
蔡伟杰将空军第一医疗中队队员比喻成螳螂虾
蔡伟杰将空军第一医疗中队队员比喻成螳螂虾,并指出中队的策略是创造让一只螳螂虾能发挥超过自身实力的环境:不惧后果、大胆创新。“创新要快、猛,也须知道什么时候该U转。”
今年的IGNITE创新座谈会共有139个单位、团队和个人获奖。国防部长陈振声星期三(7月30日)在颁奖典礼上致辞时强调,推动持续创新有三大关键意义:提升作战能力、善用资源,以及激发每名军人的潜能。他指出,现代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部队能否迅速应变和创新,而非单靠人力或资源优势。
陈振声也分享一段往事:前总统陈庆炎博士担任国防部长时,在正式宣布某项目失败前,不仅军官没被骂,陈庆炎还感到欣慰。陈振声以此指出,若从未经历失败,说明尝试得还不够;若经历失败却不敢说,则是涉及整体风气的更大问题。
“我们拥有来自新加坡社会各阶层的成员——包括全职国民服役人员、战备军人和许多志愿者。我们希望这个组织里的每一个人都明白,他们不只是一颗螺丝钉;无论男女,每一位成员都具备塑造我们期望成果的能力。”
另一方面,陆军装甲军团展现强大创新动能,首次荣获战斗组别的国防部长创新奖。其中,智能感应精准去泥的履带战车自动清洗系统,减少了66%的所需人力。装甲总长林汉勇准将(46岁)上台领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