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刷脸验证身份后,后台仓库内的机器人立即出发找到新证件,再送到自助领取机,公众五分钟内便可领取护照或身份证,节省人工处理时间。
坐落在劳明达的移民与关卡局新服务中心4月7日投入运作,星期四(7月31日)由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兼内政部长尚穆根正式揭幕。移民局旧大楼里,原本分散在五个不同楼层的服务站,已整合到新中心的二楼,公众可以一站式办理所有事宜。
移民局新中心采用自动化、机器人及生物识别技术,新推出的综合智能文件管理系统(iSMART)可快速分拣、存储、提取和签发文件。公众从今年7月起,可在预约日的任何时段,通过自助领取机拿护照或身份证。
过去,领取证件须由移民局人员亲自办理。使用自助领取机的公众完成虹膜验证后,机器人会从后台仓库调取和交付相关证件。旧证件也在同一台自助领取机打孔作废,全程只需五分钟。
移民局说,机器人代劳可节省多达55%的时间,20台自助领取机只需五名职员看管,也节省人力。为照顾轮椅使用者,部分自助领取机可调节高度。
据《联合早报》了解,新中心部署108台机器人,分为内部运输和派发证件两种款式。新证件在中心三楼打印后,较大的机器人每次会运送至多10个证件,经过电梯通道到二楼的后台仓库储存。仓库设有23个柜子,各可收纳1000张身份证和2000本护照。
较小的机器人接到派发任务后,会运行到指定柜子下方,等待里头的机械手臂提取相关证件,再运到自助领取机或人工柜台。这些机器人利用人工智能规划路线,也装载传感器避免碰撞。
受访者:数分钟完成手续 效率明显提高
移民局说,公众仍可在全岛指定的新加坡邮政分行领取护照或身份证,目前约八成申请者这么做。
陈姓机械操作员(55岁)说,过往旧大楼人满为患,新中心启用自助领取机后,他只须操作一次,五分钟就顺利领取护照和身份证。“遇到困难时,很快就有工作人员帮我处理。”
陈睿宁(21岁,大学生)拿排队号码到人工柜台领取护照时,原本以为得等超过一个小时,但没想到数分钟就完成所有手续,她认为效率明显提升。
新中心使用全新预约与排队系统,让已预约的公众,提前一小时线上登记拿排队号码,抵达中心后直接到指定柜台,缩短等候时间。
移民局说,目前近95%服务已转为线上,有超过95%公众在线上提交移民局的相关申请。移民局强调,在数码转型过程中,仍会帮助有需要的公众,因此在中心二楼设立“iAssist”咨询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