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将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合作,让学生在义安求学期间就能提前修读大学课程。

作为本地理工学院中唯一设有专业中文文凭课程的学系,义安中文系今年迎来创系20周年。义安人文与跨学科学院院长杜安安星期五(8月1日)在系庆庆典致辞中,做出上述宣布。

义安中文系系主任康格温博士受访时说,义安中文系正在与国大中文系商讨这项合作,让中文系三年级的学生有机会在8月至10月的理工学院假期期间,前往国大中文系修读感兴趣的科目。

他说,这项计划不仅为有意继续深造的学生拓宽知识面,如果他们今后报读国大中文系,也能减免相应的学分。这项合作的具体细节仍在洽谈当中,最早可能在明年8月开放给第一批学生。

杜安安以华语致辞说:“中文系的影响力早已跨越族群,去年我们录取了第一个非华族的学生。这说明中文不只是语言,更是一种文化力量,是连接新加坡与世界的重要桥梁。”

延伸阅读

华文媒体集团与国大清华 探讨联办华文媒体副修课程
华文媒体集团与国大清华 探讨联办华文媒体副修课程
华族文化中心与义安理工推出 文化绘本系列激发学华文兴趣
华族文化中心与义安理工推出 文化绘本系列激发学华文兴趣

从幼儿园起开始学习华文的莎凯拉(18岁,Syakirah Dahiyah Binte Sudanto),目前是义安中文系二年级的学生,也是系里首名非华族学生。

莎凯拉是马来族,在家中也只使用英语和马来语交流,但是她的母亲希望孩子在新加坡的大环境下能够掌握华文华语,以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因此,自小学起,莎凯拉的母语课就修读华文,并且凭借对华族文化的热爱,在“O”水准考试中考得B3成绩,如愿就读中文系。

她凭借所学,常帮从事旅游业的母亲做中英翻译,她说:“这个世界很大,有很多不同语言,我们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语言要比身份重要。”

义安中文系连续两年有非华族学生报读

义安中文系连续两年有非华族的学生报读,一年级的林嘉慧(19岁)说,她的父亲是印度族,母亲是华人,她从小在只说华语的外公外婆家长大。

她说:“一开始我对身份认同是很迷茫的,我认为我是华人,但是别人第一眼会觉得我是印度族。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看法也会不一样,我意识到这个身份对我来说是很特别的存在,同时拥有两边的文化,比别人更了解另一种文化。”

贸工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高级政务部长刘燕玲作为主宾出席了活动,她以华语致辞说:“英文的使用能团结各个文化背景的国人,而保留和推广我们的母语,则有助于加强我们独特的新加坡身份认同,让新加坡与众不同。”

义安中文系20年间共培养了约900名校友。刘燕玲赞扬了义安中文系在教育、媒体、商业等各个领域培养出大批杰出校友,为新加坡培养双语双文化人才做出贡献。

活动当天吸引约600名教师、毕业校友及亲属、业界伙伴参与。第四届毕业生佟文旭(36岁,学生)说:“义安中文系是我读书生涯中难忘且珍贵的回忆,我毕业已经近15年,看到母系的蓬勃发展,培养出各行业中的优秀人才,只期待自己可以更精进来荣耀母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