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的陈美珍每三个月到医院看诊后,都会领到医生为她开的预防心脏疾病药物,但回家准备服药时,药物的具体信息却总是印象模糊。这种“记不住”的困扰,许多病患和看护者应该都有过。

如今,陈美珍的药物标签上多了一枚QR码,只要用手机扫描,就能观看一段由人工智能(AI)生成的视频。视频中,“虚拟药剂师”以本地口音的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淡米尔语,仿佛“面对面”地向这名退休人士讲解药物的主要作用、服用法和潜在副作用。

这个名为“MedVid”的创新药物解说视频计划,由国立健保集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医学院数字化学习团队合作展开。

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真实药剂师的语音样本和影像,共生成316段视频。视频内容涵盖79个主题,其中有78个关于常用处方药,所治疗的常见病症包括疼痛等急性病症,以及中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另还有个视频专门针对药物过敏。

国立健保集团邱德拔医院高级药剂师陈俊琪指出,病患有时候听了药剂师说明药物信息后,会觉得某些专业术语难以理解,自然更记不住。药剂师有时会提供纸质说明书,但说明书文字多、插图少,大多时候只有英文版。

延伸阅读

中央医院研发全球首创AI聊天机器人 助医生术前评估更快更准
中央医院研发全球首创AI聊天机器人 助医生术前评估更快更准
王乙康:医疗领域善用科技 护理重心从医院转向社区
王乙康:医疗领域善用科技 护理重心从医院转向社区

接下来,国立健保集团旗下医院和综合诊疗所的药物标签上,将陆续附上QR码,让病患通过视频,随时随地重温药物信息。

国立健保集团旗下医院和综合诊疗所的药物标签上,将陆续出现QR码,只要用手机扫描,就能观看一段由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视频中,“虚拟药剂师”以本地口音的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淡米尔语,仿佛“面对面”地讲解药物的主要作用、用法和潜在副作用。(特约摄影李姿仪)
国立健保集团旗下医院和综合诊疗所的药物标签上,将陆续出现QR码,只要用手机扫描,就能观看一段由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视频中,“虚拟药剂师”以本地口音的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淡米尔语,仿佛“面对面”地讲解药物的主要作用、用法和潜在副作用。(特约摄影李姿仪)

AI事半功倍 九个月内速成316支视频

谈及团队决定采用人工智能的原因,南大李光前医学院数字化学习主任黄健美博士说,AI技术能以更短时间、更少资源,产出大量视频。

“用传统做法进行的话,视频制作是个很耗费时间人力的过程。我们必须联络药剂师、安排时间拍摄录制,还得进行大量后制和剪辑。”但是如今借助AI,团队只花了九个月,就制作出超过300段视频。

数字化学习助理经理汪佳瑩分享了AI视频制作的过程。团队只需药剂师提供45秒的语音样本,就能复制药剂师的声音来解说不同药物信息;药剂师提供的一张照片,就可生成以药剂师为原型的人工智能虚拟形象。

不过,人工智能科技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面对挑战。黄健美指出,医学术语对人工智能工具来说可能还很陌生,因为现有的人工智能工具尚未接受大量的专业领域知识培训,一些药物的读音尤其如此。

“我们在生成母语语音时也遇到困难,文本问题不大,但发音往往会出现偏差。因此,我们在质量控制环节投入了大量时间。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智能会越来越成熟。”

陈俊琪指出,MedVid目前在邱德拔医院主要用于外科病患。例如,完成日间手术的病患如果适合进行视频咨询,药剂师就会直接把药物送到病房,让病患直接扫描QR码了解药物详情。

她说,这能让药剂师腾出时间为更有需要的病患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