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至2023年,边开车边用手机等通讯设备的违规案件整体呈下降趋势,案件数量从3524起,减少至2446起。不过,2024年却出现反弹,案件增至3014起,一年涨幅超过两成。
交通警察指出,分心驾驶会显著影响驾驶者察觉路况和及时反应的能力,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交警受询时说:“这显示我们仍有必要持续加强执法和公众教育工作。”
所谓分心驾驶,是指驾驶者在开车时,把注意力转向其他事物,例如用手机发信息、上网、拍照、打电话、看地图、看视频等。即使用免提讲电话、一边开车一边吃东西,或和乘客聊天,也可能分散注意力。
根据新加坡警察部队的2024年交通数据,导致车祸最常见的三大主因分别是没看清楚路况、驾驶操作失误和换道时没有注意周围车辆。交警说,这些情况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其中之一是分心驾驶。
例如,观察不周可能是因为边开车边使用手机,也可能是疲劳驾驶或不良驾驶习惯所致;操作失误则可能与经验不足、超速,或恶劣天气有关;换道时没有注意周围车辆,则常见于未检查盲点或误判车距。
尽管交警没有公布涉及重型车的分心驾驶或事故数据,越来越多车队管理业者意识到,司机的驾驶行为与公共安全密切相关,纷纷采取措施加强管理、规范行为。
业者更注重公路安全 采用科技监测驾驶行为
物流公司J&T Express发言人告诉《联合早报》,公司为司机提供防御性驾驶、疲劳管理和紧急应对等方面的培训与认证。其中,所有重型车司机都已完成,或正在修读由职总恒习开办的防御性安全驾驶认证课程。
公司也正逐步引入人工智能车队监控技术,以提升整体营运安全。
DHL供应链东南亚区运输副总裁博德利(Warren Bodley)则指出,公司车队司机须定期参加防御性驾驶培训,主管也会不定期随车检查。自去年起,公司启用具备人工智能功能的行车记录仪,实时监测司机的驾驶行为。
博德利说,公司认识到超速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因之一,因此记录仪系统除了监测车速,也会记录车距、冲击事件和疲劳驾驶迹象等数据。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会立即发出警示。
此外,系统还能识别急刹车、急加速和分心驾驶等不安全行为。
博德利说,这些数据不仅有助于预防事故,制定专门的培训方案,也能识别并肯定表现良好的司机,推动公司内部的安全文化。
交警强调,警方将持续通过巡逻和执法行动,打击包括使用手机在内的各类交通违规行为。若因分心或疲劳驾驶导致危险或疏忽行为,警方将依法处理。
根据公路交通法令,边开车边用手机等通讯设备的违例者,初犯可被判监禁达六个月,或罚款不超过1000元,或两者兼施;重犯可被判处12个月监禁,或罚款高达2000元,或两者兼施。
公众也可通过警察部队网站的反馈平台举报危险驾驶行为,协助交警揪出违规者,共同维护公路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