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个月的翻新,大巴窑1巷第127座巴刹与小贩中心星期天(8月3日)正式开业。改善后的照明、通风和防鸟设备,以及全新的桌椅和遮棚,令多数摊贩和居民感到满意。部分食客担心设施翻新后熟食价格会上涨,但受访小贩说目前不打算起价。

大巴窑1巷第127座巴刹与小贩中心有超过100个巴刹摊位和40个熟食档口,每隔五至七年进行翻新,上一次翻新是在2018年。这座两层楼的建筑近期完成最新一轮整修,已在8月1日重开试营。约九成的摊贩已恢复营业。

大巴窑1巷第127座巴刹与小贩中心每隔五至七年进行翻新,上一次翻新是在2018年。(李冠卫摄)
大巴窑1巷第127座巴刹与小贩中心每隔五至七年进行翻新,上一次翻新是在2018年。(李冠卫摄)

多日来期盼巴刹与小贩中心重开的居民,星期天一早前来买菜和用餐。

二楼小贩中心重开 生意增10%至20%

二楼小贩中心多个档口前大排长龙,不少摊贩对重新开业这几天,生意增加10%至20%感到欣慰。天天来炒福建虾面第三代摊主黄伟彬(34岁)说,小贩中心整修后,如今更明亮且通风,陈旧的桌椅和厕所等设施也更换或翻新。

“之前我们向市镇会反映的问题,他们帮忙解决了……这几天重新开业,肯定会有很多食客来光顾,希望这股人流能维持。”

延伸阅读

亚历山大村美食中心翻新后重开 添新桌椅改善照明通风
亚历山大村美食中心翻新后重开 添新桌椅改善照明通风
中峇鲁巴刹与小贩中心 整修完成本月14日重开
中峇鲁巴刹与小贩中心 整修完成本月14日重开
天天来炒福建虾面第三代摊主黄伟彬说,小贩中心整修后,如今更明亮且通风,陈旧的桌椅和厕所等设施也更换或翻新。(李冠卫摄)
天天来炒福建虾面第三代摊主黄伟彬说,小贩中心整修后,如今更明亮且通风,陈旧的桌椅和厕所等设施也更换或翻新。(李冠卫摄)

居住大巴窑40年的太极拳导师何凯隆(45岁)认为,小贩中心翻新后更整洁干净,在这里用餐更加舒适,但他对接下来熟食价格会否上涨表示担忧。

“有些摊贩可能在翻新前已调整价格,希望这轮整修后,摊位的租金不会上涨,让小贩能控制成本,继续维持食物价格不变。”

不少熟食摊贩为了留住顾客,都说目前不准备起价,他们暂时也未听闻当局准备调高租金。妙诚素食摊主何凤葵(70岁)说,两年多前因冠病疫情后物价高涨,她曾稍微调高价格,但至今一直维持不变。

时珍鱼汤摊位过去五年多没有起价,摊主许炎春(65岁)说,翻新前他还稍微降价,每碗米饭从八角减至五角,希望达到互惠互利,顾客会继续光顾。

小贩中心多年前已装置防鸟设备,但不时仍有“钻漏洞”的鸟飞进来觅食。许炎春说,之前没有安装防鸟屏障的地方,如今都已安装,解决了鸟烦人的问题。

时珍鱼汤摊主许炎春说,之前没有安装防鸟屏障的地方,如今都已安装,解决了鸟烦人的问题。(李冠卫摄)
时珍鱼汤摊主许炎春说,之前没有安装防鸟屏障的地方,如今都已安装,解决了鸟烦人的问题。(李冠卫摄)

至于一楼巴刹,新装置的遮棚受不少摊贩欢迎。菜贩洪伟光(50岁)说,每逢周末趁人流较多,他一般会在档口前方摆放更多蔬菜,之前碰到下雨就得自己搭棚,有了固定遮棚,对他这样处在巴刹边缘的摊位更为方便。

但新的遮棚惠及不到一些位于巴刹角落位置的档口。80岁的居民吴玉娇说,尤其到了年底那几个月,她上午光顾位于巴刹角落的蔬菜摊时,阳光的角度刚好直接照射入档口,令摊贩和顾客感到很炎热,她希望能允许摊贩自己张挂帆布来遮阳。

一楼巴刹新装置的遮棚受不少摊贩欢迎。(李冠卫摄)
一楼巴刹新装置的遮棚受不少摊贩欢迎。(李冠卫摄)

碧山—大巴窑市镇理事会发言人受询时,对居民和摊贩提出的反馈表示欢迎,她强调市镇会将在符合条规的前提下,继续探讨如何改进。

也是碧山—大巴窑集选区议员的国家发展部长徐芳达,星期天为第127座巴刹与小贩中心主持剪彩仪式后,与摊贩和居民交谈。陪同徐芳达出席活动的包括同区议员安迪、蔡引舟和陈诗韵。

也是碧山—大巴窑集选区议员的国家发展部长徐芳达(左)主持剪彩仪式后,与摊贩和居民交谈。(李冠卫摄)
也是碧山—大巴窑集选区议员的国家发展部长徐芳达(左)主持剪彩仪式后,与摊贩和居民交谈。(李冠卫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