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葡萄般大小的人体肌肉组织,竟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本地医疗科研团队成立全球首个肌少症生物样本库,目标是在两年内多收集400份样本进行分析,针对肌少症展开五年研究。

肌少症(sarcopenia),是指人体肌肉质量、肌力与功能随着年龄逐渐減少的状况。它除了会导致年长者行动能力变差,对生活品质和执行日常任务的能力也有重大影响。

名为“肌少症诊疗的机制探索与临床革新”(简称MAGNET)的研究计划,由卫生部旗下的全国医学研究理事会资助1000万元。新保集团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学术医学中心将领导不同科研和医疗机构的跨学科团队,展开为期五年的研究。

MAGNET分为四大主题,分别是:分析人体分子与代谢指标、识别炎症及代谢生物标志物(biomarker)、验证机制与潜在治疗、临床与实际应用,涵盖分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人工智能和临床医学等多个学科。

MAGNET负责人、杜克—国大医学院心血管与代谢疾病研究项目主任王义斌教授说,肌少症是一种很复杂的疾病,且缺乏相关研究和疗法,急需汇聚不同学科的专家一同合作,多管齐下展开研究。

延伸阅读

杜克国大医学院获1000万元研究肌少症
杜克国大医学院获1000万元研究肌少症
肌少症非老化必然结果 简单锻炼逆转肌力流失
肌少症非老化必然结果 简单锻炼逆转肌力流失

生物样本库对象是40至60岁人群 盼两年内收集千份样本

研究的其中一个重点,是由盛港综合医院带头成立的全球首个肌少症生物样本库,用于分析病患生理指标和生活作息与肌少症的关联。样本库目前已收集约560份肌肉组织和血液等样本,目标是两年内收集共1000份。

这个项目的首席研究员是盛港综合医院结直肠外科顾问医生高宏祥副教授。他说,项目研究对象为40岁至60岁人群,因为这是在疾病恶化前介入的最佳年龄段。但为了扩大样本库,所有接受非紧急手术的病患都可参与。团队在病患进行原定手术时额外取出少量骨骼肌组织与血液样本,再通过新一代测序方法分析不同年龄与病况下的肌少症过程。

他说:“取出的组织非常小,不会影响病患康复,患者甚至感觉不出任何差别。但这些样本将为揭开肌少症背后的‘秘密’提供很大助力。”

团队呼吁病患积极捐赠,既不影响自身健康又能为科研作出贡献。

在星期一(8月4日)的研究推介仪式上,卫生部总司长麦锡威教授说,希望MAGNET研究成果能弥补现有知识空白,帮助国人不只活得更久,也能保持健康。

他说:“我们期望未来能利用这些研究成果,更好地设计积极乐龄的项目,深入理解导致肌少症的风险因素,进而找到最佳的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