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无法尽数表达的思绪,那就设计贴纸来传递。今年国庆,23岁的陈秋玲以俏皮逗趣的方式,描绘出她眼中的新加坡,分享值得珍惜的美好日常。

形象娇柔“甜”美的鱼尾狮,身上贴着“D”营养等级标签;本地神出鬼没的水獭,取“滨海湾花园”英文名称谐音、化身为新加坡“海滨护卫队”(Guardians by the Bay);乖乖归还碗碟的新加坡人受封“托盘归还”认证。

这些小小的创意,都是新加坡理工大学软件工程系大四生陈秋玲,在生活中或与家人朋友闲聊时捕捉到的点点滴滴,提炼成可爱的创意贴纸,呈现最能代表新加坡的独特之处。

其中,为鱼尾狮“甜姐儿”贴上营养等级标签的灵感,源自小贩中心现泡咖啡的营养标签;而“托盘归还”贴纸设计概念,则源于在澳大利亚的一次旅游经历。

陈秋玲忆述,当时她与朋友用完餐后下意识寻找托盘归还处,才猛然记起所在地并不是新加坡,没设托盘归还处。“还记得政府当初强制食客归还托盘和餐具时,有些人特别抗拒;没想到今时今日这个行为已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习惯,甚至成了一种身份认同。”

延伸阅读

德士司机夜行狮城十二载 用每一趟旅途传递温暖
德士司机夜行狮城十二载 用每一趟旅途传递温暖
儿童院汲取温暖 长大后挥洒社会
儿童院汲取温暖 长大后挥洒社会
陈秋玲设计的贴纸融入自己在本地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点点滴滴,包括鱼尾狮、营养等级标签、地铁,打包食物等本地典型元素。(郑一鸣摄)
陈秋玲设计的贴纸融入自己在本地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点点滴滴,包括鱼尾狮、营养等级标签、地铁,打包食物等本地典型元素。(郑一鸣摄)

这组贴纸在全国职工总会举办的青年贴纸设计比赛中获奖,共1500份实体贴纸将于滨海湾中央岬的三场职总—滨海湾国庆庆祝会上派发。公众也能通过庆祝会官网下载贴纸,在聊天平台上使用。

陈秋玲在理工学院念书时开始学习用Adobe软件创作贴纸。她曾为鼓励少年儿童学习成语,以咖喱卜形象设计双语贴纸,也曾为华社自助理事会创作节日和日常动画贴纸。

对于自己设计的贴纸如今有机会跟全国民众分享,陈秋玲既兴奋又紧张。“我的这组贴纸未必每个人都喜欢,但我希望大家能从这些设计中找到共鸣和乐趣。”

陈秋玲笑说自己从没成功申请到国庆庆典门票,但一家人年年都会守在电视机前观看典礼。她父亲曾在新加坡空军部队服务23年,经常分享不同军机的特点,因此飞行表演是陈秋玲最期待的环节之一。

今年国庆庆典,陈秋玲不止会在中央岬观赏军机飞过,也能通过大屏幕看到姐姐作为Grab步操队伍的一员,参与庆典检阅礼。

最钦佩国家提供终身学习渠道 支持国人成长获取新技能

我国60年来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最令陈秋玲钦佩的是国家提供技能创前程等终身学习的渠道,支持国人在不同阶段成长、转换跑道或获取新技能,这在人工智能席卷全球的当今时代尤其重要。

“很多像我这样涉足创意领域的青年,不免担心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但我相信人类创意能与AI技术好好合作,实现更宏大的目标。”

展望未来,她希望能运用设计和开发能力,构建出更多实用的工具,创造体贴周到、包容并能真正帮助他人的数码体验;也期许我国在应用科技的路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无论是多么微小的工具,我相信只要设计得当,就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