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79岁的蔡锦淞,是上世纪80年代推动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成立的幕后功臣之一。这位与新加坡华社发展史紧密相连的建国一代,见证社会变迁的同时,也经历个人事业的惊涛骇浪。

2000年代初期,他的建筑公司受金融风暴重创,加上与建屋发展局发生工程合约纠纷,财务陷入困境,最终面临破产这一残酷现实。

蔡锦淞说:“我当时心境冷暖交加,一切要从头再来,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从20岁开始创业,到五六十岁东山再起,我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经历的不同遭遇,让我有不一样的考量。”

当年家中上有年迈父亲,下有求学孩子,三代人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他的身上。从一个在社会上有名望的人,沦落到步入穷途,让他倍感压力。但这也是让他发愤图强,更快振作起来的动力。

不甘于失败的蔡锦淞再次尝试创业,在印度友人的支持下合创一家国际公司,从事水务、煤气工业管道、水阀和钢铁生意。

2010年,蔡锦淞在经历“五年零六个月”的破产日子后,在那一年的国庆日前几天获准脱离穷籍。

走过风风雨雨,在他的年代,商人的新加坡梦,就是希望在从商的道路上,能披荆斩棘,一帆风顺,最终目标是希望家人幸福,让下一代能接受良好教育,并在力所能及的时候,不吝于回馈社会。

回首过去沧桑,蔡锦淞说:“更大的梦,更美的梦,是怀有助人之心,服务人群。看着世界因你变好,那梦就不只是梦,自己的人生也变得更美好。”

随着国家与世界接轨,竞争越来越激烈,蔡锦淞意识到,不同世代有不同的梦想,老一辈是以新加坡做新加坡梦,年轻一代是以世界做新加坡梦。

展望未来,他认为,新加坡作为排名靠前的世界级城市国家,有优越的环境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年轻人要实现创业梦,应该会越来越容易。

但他提醒,梦想需要立足于现实,飞得太高太远,反而容易迷失方向,最终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