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谢财德在新加坡土生土长,小时候住在大巴窑一房式组屋,父亲是杂工,母亲是家庭主妇。
他年少的梦想是出人头地,如今已退休三年的他有感而发:“如果我不是生在新加坡,可能就没有出头天。求学时助学金解决了我的经济难题,而唯才是用的制度改变了我和我家人的命运。”
谢财德1980年代从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后成为公务员,后转到私人企业任职,曾外派柬埔寨工作。2022年,为了照顾失智的母亲,谢财德提早退休。
母亲去世后,谢财德无意间看到“博物馆之友”(Friends of Musuem)的招募广告。他报名并接受了六个月的培训,2024年起成为义务导览员,开启了新的人生下半场。
他笑说:“我想保持活跃。趁我头脑清晰也还走得动,想把握当下做些自己想做的事,今日不知明日事,我没有什么时间了。”
身为义务导览员,谢财德奉献时间,通过市区重建局与博物馆之友联办的“URA/FOM牛车水文化遗产”徒步活动,带领参加导览的国人穿街走巷,讲述牛车水不为人知的历史与趣事。
他也是义工歌唱团Treblemakers的吉他手,经常随团到位于碧山13街的狮子乐龄之家(Lions Home for The Elders)表演。
2023年底,谢财德还取得街头表演执照,除了在街头弹吉他唱歌卖艺,每月还到广惠肇留医院为病患表演,散播快乐。
他坚信步入暮年也能活得充实,并希望看到新加坡拥有一个活跃且精彩的乐龄社会。“我希望乐龄能快乐起来,千万不要认为自己不够好或觉得什么都做不了。投身自己有兴趣的领域当义工,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对于孕育他,让他在不同年龄段能实现不同梦想的这块土地,他心存感激地说:“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也很感恩自己是新加坡人。”
牛车水导览团其中一站,是靠近芳林熟食中心的路口,这里原是二战时期日军进行肃清行动的一个检查站。讲解起这段历史时,谢财德总是深切体会到新加坡今天拥有的和平来之不易。
“今年我们庆祝SG60,我的新加坡梦是国泰民安,新加坡能和平繁荣地迈向SG600,让我们可以永远高唱我们的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