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龄人忙着升职加薪、抢抽预购组屋的时候,冼慧媚(32岁)却把这些“人生目标”做成了游戏里的目标卡——“新加坡梦”(The Singaporean Dream)卡牌桌游,用幽默调侃新加坡人“标准化的理想人生”。
玩家开局有六张角色卡可选:神童,自带“大学文凭”卡,梦想是当医生或律师;安娣,梦想是尽早领取公积金、早日退休;微网红,梦想拥有名牌包包、去欧洲度蜜月;阿兵哥,盼着完成国民服役后,去夜店嗨一场;CBD白领小姐姐,梦想升职加薪、拿年终花红;阿明(Ah Beng),手握“欠债还钱”卡,梦想一次抽中预购组屋和买辆车。
“这款游戏的灵感,是我大学毕业那年冒出来的。”冼慧媚说,那段时间她正面对和同龄人一样的人生问题。“为什么我们的人生,要被这些既定目标推着走?”于是她和朋友开发了这款桌游,让大家在玩乐之间,重新思考:所谓完美的“新加坡梦”,真的存在吗?
“小时候,我也曾被灌输长大后要当医生或律师,在义安理工学院读传媒系时,我一度想过要当记者。后来我对商业感兴趣,考入新加坡管理大学商学院,主修市场行销,对我开发卡牌游戏帮助蛮大。游戏卡是我自己画的,很多技能都是那时候学的。”
冼慧媚笑说,自己“收集”到的梦想卡没几张:没房、没车,但她实现了另一个目标——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大家都觉得赚到足够的钱、提早退休才是幸福,但我现在的梦想,是能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哪怕那不一定能赚钱。”
“新加坡梦”自2018年推出以来,累积销量已达六位数,还推出了以本地小贩文化为主题的续作“小贩战争”(Hawker Wars)。这些融入大量新加坡本地俚语和文化情境的卡牌,让本地人会心一笑,也成为外国朋友了解新加坡文化的桥梁。
比如阻止对手实现梦想的行动卡“Gahmen Say Cannot(政府说不可以)”和“I Call Polis!(我报警了!)”;抽到后所有人一起喊“Yum Seng”的“饮胜卡”,还有触发每个玩家从手中牌选出两张卡,洗牌后重新分发的“涨消费税卡”等等,都让人忍俊不禁。
在设计游戏的同时,冼慧媚也敏锐地观察到当下年轻人面临的一大隐性挑战。不是找工作或买房买车,而是社交媒体带来的攀比心。“你的生活可能已算富足,但在IG上刷到同学住公寓、开跑车,就会忽然焦虑起来,好像自己哪里不够好。”她希望现代人可以更少比较,更多聆听内心的声音——“不是你该有什么,而是你真正想要什么。”
冼慧媚说:“我也希望未来的新加坡能像过去60年一样,不仅能在各方面继续成长,更能为国人提供源源不绝的机会——无论他们选择哪一种人生道路,都能追寻自己的梦想与目标。”
目前在金融科技公司任职的冼慧媚正计划辞职,专心经营自己的桌游公司SYNT Studio,希望开发出更多有趣,又能引起本地人共鸣的原创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