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件职能治疗器材,从拍照、分类、到建立库存系统——这是胡翠文为兀兰医疗机构开业所做的准备工作,目的是帮助治疗助理日后能更快地找到并管理器材,提升复健流程的效率。

57岁的胡翠文,现为国立健保集团兀兰医疗机构的高级治疗助理。除了治疗工作,她也协助带领和培训新同事。她这一路走来的起点,是一个“听起来很专业”的职称。

12年前,45岁的她,因出版业衰退而决定转行,同时摆脱长期久坐的工作,寻找一个更有使命感的岗位。

于是,她在2012年报名修读“治疗助理”相关课程,只因觉得这个职称“听起来很专业”。直到临床实习时,她亲眼看见患者在治疗师的协助下慢慢复原,才真正明白这项工作的意义,即帮助一个人恢复自理能力,看着他们重新站起来。

从协助治疗师执行复健计划做起,到考取国家认可的培训与评估高级证书,再到去年完成康复护理工读文凭课程,胡翠文一步步走得踏实。她说,要教人,自己要先学会。

延伸阅读

“狮”说“新语” 鱼尾狮贴纸 绘制满满新加坡情怀
“狮”说“新语” 鱼尾狮贴纸 绘制满满新加坡情怀
德士司机夜行狮城十二载 用每一趟旅途传递温暖
德士司机夜行狮城十二载 用每一趟旅途传递温暖

她曾在物理治疗、职能治疗和语言治疗等多个康复领域工作,深感康复过程需要多方配合。“我学会了不只从单一方面看待康复,而是同时考虑病患的身体、功能和沟通能力。”

她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是在社区偶遇一名前病患的家属。对方认出她,特地上前向她道谢:“谢谢你帮我爸爸恢复行动能力。”这句话她至今仍记得。

她常提醒新人,治疗助理不能只是机械式地执行任务,而要多用心观察,与治疗师密切合作。“要走得更快一步,注意细节,预判需求。”

随着数码科技融入康复流程,她和团队使用互动装置与电子系统,协助追踪治疗进度,提高效率并增强病患的参与感。她认为,未来在康复领域还有许多发展空间,例如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辅助治疗,不仅能让复健过程更贴近个别病患的需求,也更为便捷。

“很多人说中年转行不容易,但我觉得,只要肯学,什么时候都不嫌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