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集团从一家起步公司发展成水务领域的佼佼者,业务拓展到中国、中东和非洲地区,曾是新加坡引以为傲的本土品牌。2010年业务鼎盛期间,公司的市值接近21亿元,每股股价超过2元。岂料,大泉水电厂因不堪当时电力批发价格疲软的冲击,持续亏损,致使凯发集团走向清盘。
根据控方开庭陈词和过往媒体报道,凯发集团走向清盘的时间轴如下:
■ 2010年6月30日
公用事业局为在大士建造本地第二座、也是最大的海水淡化厂公开招标。
■ 2010年10月8日
凯发集团向数家银行申请约5亿2700万元贷款,为大泉水电厂项目筹集资金。
■ 2010年10月21日
凯发集团提交投标书。
■ 2010年11月4日
赵伟平向董事会说明集团计划建造发电厂,并出售电力给电网,作为竞标的一部分。本案所有被告当时都出席了这场会议。
■ 2011年1月
银行对凯发集团的售电计划表达强烈关注,因存在销售和经营风险拒绝贷款。控方指集团高层因此考虑以发行优先股筹集资金。
■ 2011年3月7日
凯发集团在新加坡交易所网站发布消息,宣布公司成为公用局海水淡化厂项目的优选竞标者。集团被指当时隐瞒关键信息。
■ 2011年4月13日
凯发集团发布一份献议信息声明,以发行票息率6%,筹集2亿元资金的优先股有关,但只字未提关键信息。凯发借此筹集到4亿元。
■ 2011年10月
大泉水电厂项目由凯发集团提供约8亿4000万元的股东借款。
■ 2013年9月
马来亚银行为大泉水电厂提供为期18年的7亿2000万元融资。
■ 2013年9月18日
海水淡化厂投入运营。
■ 2015年8月
发电厂投入运营。
■ 2016年2月18日
发电厂开始将多余电力出售给电网,此时新加坡的平均电力批发价从2011年3月的每兆瓦时约187元,跌至每兆瓦时约49元。
■ 2017年
凯发集团的亏损达1亿1556万元。
■ 2018年5月21日
凯发集团的股票停牌。
■ 2018年5月22日
凯发集团宣布已申请司法保护,以重组债务。
■ 2019年5月18日
公用事业局接管海水淡化厂。
■ 2021年7月21日
凯发集团清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