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学者认为,政府若允许更年轻的单身者购买组屋,或可把年龄限制调低至30或32岁,而这样的调整相信不会影响我国的结婚率和生育率。

国家发展部长徐芳达近日接受媒体访问时透露,政府正在检讨申请预购组屋的资格限制,探讨是否下调单身者的购屋年龄限制,及调高现行的家庭月入顶限。

根据现行规定,单身者须满35岁才能购买组屋单位。向建屋发展局申购组屋的家庭,家庭月入顶限为1万4000元。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房地产系教务长讲座教授程天富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把单身者购屋的年龄限制调低至30岁,或许可行。这是因为年轻人毕业后工作到30岁左右,一般已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储蓄,有买房子的能力。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社会研究室兼任首席研究员陈恩赐博士则建议,把年龄限制调低至32岁。他解释,新加坡人的首次结婚年龄中位数为大约30岁,如果政府的目的是要让单身者能更年轻就买到组屋,在结婚年龄中位数上加两岁或是合理的做法。

延伸阅读

房地产业人士:EC家庭月入顶限料上调2000元至1万8000元
房地产业人士:EC家庭月入顶限料上调2000元至1万8000元
等候时间较短组屋增加 助年轻夫妇提早成家立业
等候时间较短组屋增加 助年轻夫妇提早成家立业

我国的组屋政策向来被视为亲家庭政策,直到1991年,政府才准许单身者购买组屋。政策多年来经历多项改变,从单身者起初只能在公开市场上购买三房式或更小的转售组屋,到如今能够向建屋局申购二房式灵活单位,及购买任何房型的转售单位(三代同堂组屋除外)。

学者:政策调整或鼓励人们更早结婚生子

目前单身的杨惠盈(31岁,银行职员)期待政府尽早下调单身者购买组屋的年龄限制,她就不必等太久才能拥有自己的安乐窝。在她看来,调低年龄限制并不会使到更多人选择不婚。

“越来越多人选择不婚已普遍是全球趋势。结婚与否,在于有没有遇到适合的伴侣。要是没有对的人,即使规定必须已婚才能买组屋,我也不会强迫自己结婚。”

受访的社会学家则从不同角度思考调低单身者购屋年龄限制的问题。

国大文学暨社会科学院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系终身荣誉教授蔡明发指出,其他国家的情况显示,由于缺乏充足的住房,年轻人延迟结婚生子。而我国政策研究所和其他机构的调查显示,大多数新加坡男女都表达了结婚生子的意愿,并不执着于保持单身。

他也指出,“对于拥有事业且经济独立的女性来说,她们在家庭关系之外找到了新的生活意义,尤其当家庭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的父权制。”

陈恩赐则不排除政策调整会鼓励人们更早结婚生子的可能性,“因为拥有自己的空间或提高同居的可能性,并最终促使他们结婚生子。”

程天富建议,即使调低单身者购屋年龄限制,政府也应考虑进一步提升政策的弹性。比如曾向建屋局申购组屋的单身者日后若结婚,再次向建屋局申购组屋,允许他们享有优先权。

政府有意调整政策,单身的王文豪(40岁,执行人员)认为是好的改变。“但人们如果认为政府已经解决了问题,那就是坏事。政府可能并没完全检讨现有制度,而是在人们不高兴的时候做出些许调整,这未必是一个充分的解决方案。”

程天富也认为,倘若政府最终决定调低单身者购屋的年龄限制,也调高家庭购屋的家庭月入顶限,有可能会分开执行。他解释,两者都可能使到转售组屋和执行共管公寓(EC)买家减少,任何一项皆有助于稳定价格,但不太可能导致价格下跌。

为了避免产生叠加效应,有大量买家离场,进而导致转售组屋和执行共管公寓价格突然下跌,在两项政策调整之间留有空间是其中一个可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