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艺术,我比宗教家更虔诚。”

享嵩寿103岁的书画家林子平,生前接受《艺述岛国》纪录片系列访问时,如此描述与艺术相伴的日常。“我天天晚上醒过来,睡不着就想写字画画。我没有一天不写字画画的。”

由《联合早报》与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联合呈献的《艺述岛国》系列共分五集,每集聚焦一名本地华人艺术家的创作人生与历程,展现他们如何以各自的艺术形式,为新加坡增添斑斓多元的人文底色。

这些艺术家是:以水墨描绘本地风貌的书画家林子平、将多元种族和文化色彩融入翩翩舞步的舞蹈家严众莲、倾尽一生书写文学沿途风景的作家尤今、作品既充满生活气息又蕴藏深刻洞察的相声与剧作家韩劳达,以及唱响本地声乐教育的声乐家陈毓申。

《艺述岛国》星期二(8月12日)晚上在华族文化中心举行推介会,邀请这几名艺术家与他们的家人,连同主管华社事务的国家发展部长徐芳达、制作团队,以及艺术界人士等,一起观看纪录片的首映。

延伸阅读

《艺述岛国》分享艺术家创作历程 让年轻人有所启发
《艺述岛国》分享艺术家创作历程 让年轻人有所启发
艺述岛国:吾画·吾土 林子平
艺述岛国:吾画·吾土 林子平

观众席时而因为老艺术家们的金句而传出笑声,时而为他们的真挚奉献热泪盈眶。当艺术家一个个走上台时,全场更是响起热烈的掌声。

徐芳达致辞时说,这个纪录片系列通过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带领观众回顾我国发展与变迁,感受文化与时代交织的脉动。在建国60周年这个重要时刻推出《艺述岛国》纪录片,意义非凡。

这些艺术家的创作背后,不仅是个人才华的展现,也体现了本地社会多元、和谐与共融的精神。“无论出身背景,每个人都能肩并肩,为这片土地付出、发光,并且扎下深根。”

我国艺术与文化这些年不断发展和积累,不仅展现本地社会风貌,也让世界更好地认识我国人文精神。徐芳达认为,正是这份文化积淀,塑造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并激发对国家深深的自豪感。

他说,艺术与文化不但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折射出时代的精神,相信会在新加坡的发展进程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唯有守护共同的价值观和社会精神, 新加坡才能继续稳步前进,国人才能继续选择我们要走的路,并在国际舞台上,写下属于我们自己的篇章。”

韩咏梅:《艺述岛国》望呈现一个时代文化图景

谈及制作这个系列的缘由,早报执行总编辑韩咏梅在致辞时归结于“文化情怀”。她说,这个念头源于对优质文学纪录片的向往,更根植于早报副刊长久以来深耕艺文土壤的坚持。

韩咏梅强调,早报与华族文化界和艺术界,始终保持着血脉相连的关系。“我们要用影像为这片土地上的艺术家立传。”

原以为是要为艺术家留存记录,但在过去一年的制作过程中,团队见证他们投入的心力远超想象,令团队深受启发。“他们为了每一段镜头增加排练,为了一次访谈反复琢磨。这种对艺术的虔诚投入,让我们这些记录者既惭愧又敬畏。”

系列以今年获追授殊功勋章的林子平作为开篇。片中,他颤抖却坚定地手执毛笔,在纸上写下“艺述岛国”,这四个字亦是这名文化奖得主在生命最后阶段留下的珍贵墨宝。这部纪录片更是他为庆祝国家60岁生日,献上的文化厚礼。

韩咏梅说,《艺述岛国》想要呈现的不仅是艺术家的个人成就,更是一个时代的文化图景。

“在这些大师与他们同代艺术家的耕耘下,新加坡这片曾经被认为是文化沙漠的土壤,终能开出绚丽的艺术之花——他们为岛国增添的不仅是色彩和姿态,还有跃动的文心与永恒的诗意。”

华族文化中心主席吴绍均说,这是中心首次与早报合作,他希望两家机构未来能继续合作,推出更多精彩的制作。“在我看来,新加坡华族文化有很多故事可以说,我们一定要把这些故事说好。”

《艺述岛国》由早报和本地影视公司Potocol共同制作,从星期二晚上起,陆续在早报各数码平台:zaobao.com.sgYouTube脸书播出。每集平均35分钟左右,并附英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