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商联合会副主席张建忠在冠病疫情期间超前部署,协助维持本地超市的猪肉供应;疫情过后,他主动拓展国际采购,并推动数码化和自动化,以创新方式应对行业挑战。
鉴于他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增强供应链韧性,以及推动产业发展方面的杰出贡献,新加坡食品局提名他为公共服务奖章(PBM)得主。
张建忠(62岁)也是猪肉进口商中联食品的董事经理。他受访时说:“我很开心,没想到卖猪肉也可以拿到PBM。也谢谢新加坡食品局的推荐,给我机会服务社会。”
食品局受询时指出,张建忠在职业生涯中持续展现出适应力和前瞻思维,能在瞬息万变的局势中灵活应对,积极探索新的食品方案,为我国食品业与经济带来宝贵价值。
食品局说,2020年冠病疫情暴发,我国进入阻断措施期间,当其他餐饮业者被迫停业时,张建忠确保公司仍持续向超市供应猪肉,并按照优先顺序分配客户资源,同时积极开拓海外猪肉来源,在非常时期为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开拓新供应链引进尖端技术 提升我国应对未来韧性
食品局透露,随着边境逐步开放,2021年至2024年间,张建忠多次率团到欧洲、澳大利亚、亚洲和中东考察,开拓新供应链、引进尖端技术,并建立关键国际合作伙伴关系,提升我国应对未来供应链中断的韧性。
此外,他多次代表新加坡出席国际论坛与贸易商会,包括与韩国和马来西亚业者签署合作协议,巩固新加坡在全球食品业的地位;他也参与以提升生产力为重点的海外考察行程,并推动行业创新,例如设立熟食加工厨房,以满足消费者与餐饮业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张建忠忆述,已故父亲早在1974年就在甘榜住家买卖猪肉。他从10岁开始帮忙,51年来生意历经三代,目前与弟弟和两个儿子带领230名员工一同打拼。
疫情期间,中联食品搬入班丹环道的裕廊集团工业区新厂房,大力提升自动化与数码化,装置自动输送带、采用悬挂和周转筐回收系统(crate retriever system)运送生猪肉。而负责切肉的员工把猪肉分切后,生猪肉可经不同工作站自动回转、清洗、叠放,并在五分钟内送入冷藏库保鲜。
张建忠说:“在减少体力要求后,连80岁员工也能应付。”
1999年立百病毒和2020年冠病疫情,是猪肉商面对的两大危机,“但危机也是商机”。立百病毒暴发后,政府要求供应商配备冷链设备,导致市场大洗牌,许多业者被淘汰,他的公司则凭长期为超市供货的优势,利用原有冷链设备扩充供应给巴刹。在疫情中,为配合国家猪肉储备需求,公司把近半库存容量优先租给同业。冰冻猪肉在冰库中最长可储存两年。
面对不同挑战,张建忠深感灵活应变的重要。“过去我们砍猪肉、开罗厘载猪肉。后来买澳洲猪肉,开始要穿西装打领带、坐飞机去开会。最重要是多出去看,才知道有什么可以带回新加坡,包括货源、先进的系统和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