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一些理念看似进步公平,但不一定适合本地的社会背景。我国内政团队须依据事实,维护新加坡人的核心利益,无论好坏都透明传达信息。

律政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星期三(8月13日)晚上在新加坡警察部队奖学金与内政团队奖学金颁奖礼上概括了内政团队的工作原则。他在致辞时,以毒品、言论自由、公共示威为例,阐述我国应对这些安全课题时,采取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措施。

他引述最新出炉的《世界毒品报告》说,全球肃毒形势正在恶化,2023年有3亿1600万名介于15岁至64岁的嗜毒者,同比增加8%。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一些国家放宽了毒品管制。

新加坡则实事求是,坚定对毒品零容忍,因为证据表明,毒品如大麻会导致精神疾病和脑部损伤。“尽管面临压力和游说,我们坚决划清界限,说‘不’。这是我们对待毒品的一贯坚定严厉立场。”

唐振辉说,一些国家默许人们公然贬低其他宗教、种族、国籍或群体,或肆无忌惮地散布虚假信息而不用担心被追责,奉行所谓的“言论自由”。

延伸阅读

落选空军飞行员不言弃 男生调整心态转投陆军
落选空军飞行员不言弃 男生调整心态转投陆军
陈振声吁奖学金得主 国家认同应出于信念而非便利
陈振声吁奖学金得主 国家认同应出于信念而非便利

“但新加坡的做法不同,讲求言论自由不能牺牲社会其他成员的利益。表达观点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须确保我们所说的不会伤害或贬低他人。”

对于公共示威,他说,这在国外稀松平常,但某些抗议活动影响了平民百姓的日常,甚至演变成暴乱,例如今年6月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抗议活动。

“即使是由善意之人发起,也可能遭别有居心的人劫持,趁乱推动他们的恶意议程,煽动示威,挑起暴力,制造社会分裂。抗议活动最后会出现异样面貌。”

这个时候,警方会进退两难,甚至会被指责为挑衅方。唐振辉说,新加坡不会让这类情况发生,谁要示威就必须先取得警方准证。

唐振辉总结说,警方和内政团队责任重大,他鼓励奖学金得主求学时勇于探索世界,多与人接触以拓展视角。

42人获颁奖学金 赴海内外学府深造

今年共有42人获颁奖学金,他们将到海内外的学府深造,学成后加入警察部队、民防部队、移民与关卡局,以及内政科技局等部门。

毕业自新加坡国立大学附属数理中学的邓毅(19岁)是本次警察部队奖学金得主之一。他将负笈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攻读国际关系与管理系。

邓毅(右)和俞家荣分别获颁新加坡警察部队奖学金和内政科技局奖学金。(邬福梁摄)
邓毅(右)和俞家荣分别获颁新加坡警察部队奖学金和内政科技局奖学金。(邬福梁摄)

邓毅出身五口之家,父母是银行职员,他自小就立志要帮助他人。去年,他在巴西立地铁站看见一名女子情绪失控,不断捶打自己的头。后来,训练有素的警员到来,及时化解了情况。看到这一切,他投身公共服务领域的志向更坚定了。

邓毅去年10月在刑事侦查局实习两个月。他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诈骗和虚假信息等网络危害的数量和复杂程度将日益增长。“我希望日后能做得更多,引入新技术,并协助加强警方与其他国家和私企的合作。”

俞家荣(21岁)是内政科技局的奖学金得主之一,将到新加坡国立大学修读电脑科学系。

他自小对科技感兴趣,喜欢摸索编程。2021年,他为维多利亚初级学院开放日设计网站,克服了重重难题,收获了实践经验。

他在国民服役结束后,被内政科技局录取实习。“科技不断更新,不同想法相互碰撞才能找出最优解。前辈们没因为我是实习生而看轻我,工作氛围很不错,促使我想继续在这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