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学从去年开始全面落实科目编班制,首届在新制度下升中学的学生中,约65%可修读至少一个较高水平的科目。随着这些学生今年升上中二,另有7%的学生可选择转修较高水平的科目。 

教育部发言人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提供这些数据。

为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从2024年起,除了直通车学校、特选中学和其他专校,120所中学落实全面科目编班制(Full Subject-Based Banding),取代分流制,学生可根据能力修读适合自己水平的科目。

小六会考已改用积分等级(简称AL)制,升中学的学生,按照三个中学分配组别(Posting Groups, PG)来选择学校。根据教育部的回复,去年在全面科目编班制升中学,属PG1和PG2的学生中,约65%入读中一时,可修读至少一个较高水平的科目。随着这批学生升上中二,又有额外7%的学生选择修读至少一个较高水平科目。

三个组别PG1、PG2和PG3分别相当于以前的普通工艺、普通学术和快捷源流。所有学术科目分为G1、G2和G3三个水平,G1最简单,G3程度最高。

延伸阅读

小六会考成绩若相当 普通工艺生比普通学术生 更可能念完中学考取专业文凭
小六会考成绩若相当 普通工艺生比普通学术生 更可能念完中学考取专业文凭
王瑞杰担任教育部长期间 推动教改让学生发挥所长
王瑞杰担任教育部长期间 推动教改让学生发挥所长

在科目编班制下,每个级任班有不同科目组别的学生,同学一起上体育、音乐等共同科目;修读学术科目时则到适合自己水平的班上课。

媒体曾在今年初访问思励中学,了解新制度的实施情况以及学生如何从中受益。思励中学校长陈美心(64岁)受访时指出,科目编班制让学生有机会选择更适合自己程度的科目,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并激发学习动力。

她说,科目编班制能让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和交流,促进彼此关系,校方无须特地借课外活动,或由学校组织露营活动等,将不同背景的学生聚集一起。

思励中学是按照学生的中学分配组别、性别和种族来划分级任班。

她也指出,在实行科目编班制前,若有学生要转换源流,学校须为所有科目提供过渡支持。如今,校方只须为学生选择的特定科目提供支持,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

学生:科目编班制让学习安排更具弹性

受访学生普遍认为,科目编班制让他们能根据自身能力选修符合程度的科目,学习安排更具弹性。

蔡厝港中学的中二生杨宇欢(13岁)入学时以G2程度修读所有科目。升上中二后,她选择以G3水平修读英文、科学和文学。

杨宇欢认为,科目编班制能帮助她更好地安排学习进度,在相对较弱的数学和华文科目上放慢节奏,将更多精力放在擅长的科目上,力争达到G3水平。

她说:“刚开始上G3水平的英语课时,我有点紧张,但同学们的陪伴让我逐渐放松和感到自在。英文老师也会安排小组活动,虽然组员都是我之前不熟悉的同学,但这种形式让我更勇敢地与他人交流。”

思励中学中二生王恩绮(13岁)也有同感。她升上中学时,以G3水平修读华文和科学,其他科目则以G2程度修读。到了中二,由于数学成绩进步,这个科目也能修读G3水平。

王恩绮说,她对科学特别感兴趣,因此很高兴能以更高水平修读这门科目,让她有机会在感兴趣的领域学习更多知识。她希望下来能修读更多G3水平的科目。

“我的英语不是很好,所以文学科目对我来说挑战较大,但我计划一步一步来,努力将所有科目的水平提升到G3。”

王恩绮性格外向,喜欢结交朋友,在新制度下能与同学们互相帮助。“例如在科学方面,我去年已经在读G3水平,可以帮助那些刚从G2转到G3的同学克服困难。”

在思励中学执教的音乐教师王亭凯(34岁)受访时说,尽管学生们都在同一个班级,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所掌握的背景知识等各不相同。因此,相比以往,实施科目编班制后,他会在这方面更加细致和用心。

“音乐课方面,其实我们的教学与还未实施科目编班制时相比,没有太多差别,但是我们现在须更加谨慎。因为每一班是由不同源流的学生组成,每个学生可能面临不同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对他们有更深入的了解,不能认为每个人在同一堂课都会接收到同样的东西。授课内容不可太深奥,也不能太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