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非营利组织今后可使用新推出的指导手册,并通过参加工作坊等活动,学习更好地评估项目成效,更清楚地整理和提呈绩效报告。

全国志愿服务与慈善中心绩效衡量第二阶段计划启动,目标是在2028年,惠及400个非营利组织。

新指导手册的推介仪式星期五(8月15日)在远东广场举行,活动主宾是人力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迪内希,280名慈善领域和资助方代表参与其盛。

手册由新加坡赛马博彩管理局和全国志愿服务与慈善中心联合推出,以赛马博彩局2022年制定的绩效衡量框架为基础改编而成,协助非营利组织开展绩效评估和报告工作。

手册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36家慈善机构、七个领域主管和七个资助方的意见,内容分为筹备、计划、实施和学习四部分,并以简明步骤指导非营利组织持续落实有效的绩效衡量方法。

延伸阅读

福理会设750万元基金 促社服机构提升评估能力改善援助质量
福理会设750万元基金 促社服机构提升评估能力改善援助质量
社服机构推AI志愿平台 助更多人参与服务回馈社会
社服机构推AI志愿平台 助更多人参与服务回馈社会

绩效衡量计划第二阶段开跑 着重与资助方及业界合作

全国志愿服务与慈善中心去年10月启动第一阶段的绩效衡量计划,共有114个慈善组织的280名代表参与工作坊等学习活动,其中20家还获得一对一的深度辅导。活动的反馈和见解也纳入新手册。

中心星期五宣布推出第二阶段计划,将与资助方和行业伙伴合作,每月举办工作坊、同伴互助学习等活动,并结合手册及其他实用工具和统一框架,免费帮助更多非营利组织在项目设计阶段导入绩效评估,更清晰地传达社会影响。未参加第一阶段的组织,可优先加入第二阶段活动。

全国志愿服务与慈善中心总裁苏钊耀致辞时说,非营利组织面对两大问题:如何确保有效运用所获得的资源和赞助,从而带来有意义且持久的成效;以及怎么让赞助方等相关各方具体了解组织在改变生活、振兴社区所付出的努力。

“我们希望帮助非营利组织,从只看项目活动与产出,转为更着重在衡量项目成果、改善幅度、以及成效;同时提升整个领域在有效报告方面的水平。”

首阶段计划参与组织:学习放眼服务项目长期影响力

新加坡罕见病协会参与了第一阶段计划。协会旨在帮助罕见疾病患者及家属改善生活质量,目前为至少250名受益者及家属服务,逾千人受惠。

协会的执行董事及首席宣传官潘伟盛受访说,通过第一阶段工作坊等活动,他学习到在设计项目时,不仅得考量短期成效,更要考虑协会服务项目的长期影响力,同时配合国家相关政策作出贡献。最重要是,如何丈量协会为社会带来的改变,并以报告方式呈现。

“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大项目中落实这个做法,并思考如何有效部署有限的资源和人力。若能将绩效评估更好地导入每个项目,相信像我们这样的小组织接下来找赞助或筹款,也会和其他大型慈善机构有着同样的机会与优势。”

他有意让协会其他工作人员参加第二阶段的课程,合力把项目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