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交响乐团创团音乐总监、享誉国际指挥家朱晖,星期一(8月11日)在希腊南部海边寓所安详离世,享年90岁。他的长子朱炎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透露,朱晖无病无痛,在睡梦中离开人世,并有太太陪伴在侧。
“几周前我才带家人去探望他,我们一如既往地度过了美好的时光。他当时非常健康、活跃,思维敏捷,对音乐、时事和生活中的一切依然充满热情。”朱炎说,葬礼将在希腊以私人家庭仪式举行,新加坡不会另设追思会。
朱晖1934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巨港的潮州籍华人家庭,六岁随父亲学习小提琴,1946年来到新加坡,就读华侨中学,师从本地小提琴教育家吴顺筹。1951年,他远赴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圆号与指挥。此后,他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深造,并于1958年首次在欧洲登台指挥。
他是首名执掌欧洲国家级乐团的亚洲指挥家,活跃于伦敦、巴黎、苏黎世、东京、北京等国际舞台。1968年起,他担任希腊国家歌剧院首席指挥,随后在希腊定居。
1978年,应新加坡政府之邀,朱晖回国筹建首支职业交响乐团。1979年1月24日,新加坡交响乐团在新加坡大会堂首演,朱晖亲自执棒。当时乐团只有41名乐手,其中八名是本地人,其余大多来自美国、中国、欧洲等地。
排练时严格 演出时对团员理解与包容
乐团草创期八名本地元老之一佘美幸回忆,她考入乐团后,朱晖问她能否担任代首席,让她感到莫大的荣幸。佘美幸之后当了一年半代首席,直至欧洲来的首席到任。
佘美幸说:“他(朱晖)对乐团要求非常严格,尤其在准时方面,排练总是分秒不差地开始。我们每天排练六小时,虽然很累,但这是古典音乐需要的纪律。”她还记得1980年代,乐团在布拉格举行全欧洲广播的直播演出,朱晖上台后发现忘了带指挥棒,不得不在全场寂静中走回后台取棒;另一次在维多利亚音乐厅,佘美幸眼前一道白光闪过,发现朱晖的指挥棒断成仅剩两寸长,却坚持用它指挥,直至音乐会结束。
佘美幸认为,朱晖对她的职业生涯影响深远。“1986年,他允许我请六个月的假到伦敦参加国际小提琴比赛;几乎每年都让我演奏独奏曲。他排练时非常严格,但演出时却对团员充满理解和包容。”
朱晖担任新加坡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至1996年,之后交棒给美籍华人指挥家水蓝。退休后,朱晖返回希腊定居。
打造世界认可乐团 让国人明白古典音乐价值
朱炎说,父亲最大满足感,来自在文化氛围尚薄弱的年代,将新加坡交响乐团带上国际舞台,并提升公众对古典音乐的理解与欣赏。“这是他最大的心愿——不仅要打造一个世界认可的乐团,也要让新加坡人明白古典音乐的价值。”
新加坡交响乐团董事主席吴友仁说:“在乐团草创之初,资源极其有限,朱晖一手包办了全部事务:选定演出曲目、邀请客席艺术家、主持试音与聘任、亲自指挥。当时,作为一名年轻的乐评人,我并没有充分意识到,他必须用手头可用的乐手让乐团运转,这其中必然充满各种妥协。然而,他始终让演出顺利进行。”
吴友仁说,朱晖对伟大音乐怀有炽热的信念,他不仅建立一支乐团,还塑造一整代人对古典音乐的欣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