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教师刘诗荟善用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在课堂“分身”,同时和全班25个学生练习口试。
刘诗荟(36岁)在德行小学执教已11年。她说,很多学生在家中缺乏学习华文华语的环境,加上其他主要科目都用英文教学,因此在用华文书写和表达方面面临挑战。
“爸爸妈妈可能会和孩子讲华语,但不纯正,比较新加坡式。当学生回到班上,就无法流利地用华语把内容表达出来。”
为加强学生的母语能力,刘诗荟积极参加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和教育部主办的分享会、工作坊和课程,也会上网研究中国大陆和台湾的语文教学方式,了解如何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
学校购买的一套教学工具有聊天机器人(chatbot)功能,这给了她灵感,她决定训练机器人帮学生练习口试。起初,输入的提示语不到位,导致效果不理想。经过两三个星期不断尝试,刘诗荟才对成品感到满意,7月开始在课堂上使用。
全班学生可同时练口试
刘诗荟训练的口试机器人宛如一名教师,它会根据学生的答案实时回复,指出可改进的地方,并向学生提议可选用的词汇等。
她说,按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只能挑几个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有了机器人辅助,全班25个学生可以同时和机器人练习口试。身为教师的她也可以登入教师界面,观察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
“我还能够针对更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差异化指导……这么一来,老师可以更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反馈,促进学习,而不只是在班上听一个学生的答案。”
学生陈祖言(12岁)很喜欢这个新尝试。他说,口试机器人让练习华语变得更有趣。
“以前在家里练习口试,都是爸爸妈妈发问,我回答。现在有了机器人,我不用麻烦他们也可以自己复习,效果也更好。机器人会建议我可用的词语,我的父母做不到。”
“今天的年轻人是数码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对科技的接受度高、学习速度快,也更有可能成为推动下一波人工智能创新的主力。人工智能技能不再只是电脑科学家的专利,而是所有行业都需要的通用能力。不论是设计、媒体、商业还是社会服务,懂得善用人工智能,就能更有效率、更具创意地解决问题。年轻人如果能掌握这项技能,就能在未来的职场上更具竞争力,甚至创造全新的工作模式和领域。” ——政府国会文化、社区及青年委员会主席任梓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