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我国在德光岛的圩田工程将在今年完工。

黄循财总理星期天(8月17日)在国庆群众大会上透露,这项工程将为新加坡武装部队提供面积相当于两个大巴窑那么大的新训练区,并筑起堤坝抵御海平面上升。

“圩田”(polder)本指筑起堤坝环绕保护的低洼的农田;圩田工程就是通过建造高于海平面的堤坝围海造地,避免海水冲击。建屋发展局在2016年首次宣布将采用这项技术,在德光岛西北端进行填海造地。

新加坡自然协会前会长、南洋理工大学亚洲环境学院高级讲师林肖恩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圩田是经验证的围海与防护措施。相比于传统的填海工程,圩田工程无需大量泥沙,若掌握得当,可为新加坡增添一个可靠的海岸防护选项。

除了德光岛,政府也在全国推进同类防护计划,包括在东海岸外兴建800公顷的“长岛”,以及在樟宜湾周边的防护工程。

延伸阅读

【速读包】七重点看2025年国庆群众大会演说
【速读包】七重点看2025年国庆群众大会演说
德光岛昔日居民重聚 一同收获“回家”感觉
德光岛昔日居民重聚 一同收获“回家”感觉

黄总理说:“这个小岛就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我们必须物尽其用。这也意味着,保护自己免受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这项工作已经开始,我们将在未来几年加速推进。”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亚澳季风工作组的许智扬博士认为,新加坡的现有措施足以应对未来10年至20年的情况。“但从更长远来看,本世纪内海平面上升不可避免,须要采取更多行动,其中一些措施已经在规划。”

许智扬受访时说,未来几十年会有新概念和技术出现,可让海岸防护方案更有效、成本更低。他强调,关键在于海平面上升的速度。现有模型未充分考虑热带海洋变率,预计10年内会有更可靠的数据,为政府决定是否加快防护工程提供依据。

黄总理指出,我国土地有限而珍贵,必须积极加以保护,同时须不断更新现有土地,赋予新活力,并重新构想用途。

他以兀兰、克兰芝和三巴旺为例说,北部地区常被认为比较“ulu”(马来文,意指“偏远”),但随着未来这三个市镇的发展计划全面落实,必将更具活力,充满机遇。

在兀兰,关卡将扩建,新柔地铁系统将启用,同时将发展工业空间和住宅区,重塑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区域中心;在克兰芝,前赛马场地段将兴建约1万4000个新住宅单位,并借助自然环境与新地铁转换站注入新活力;至于三巴旺,在保留船厂历史特色的同时,发展滨海住宅、餐饮购物与社区空间,打造独特的滨水地带。

黄总理:新加坡的进步绝不是听天由命

黄总理强调,正如20年前推出的“榜鹅21”计划如今已从蓝图变成现实,克兰芝和三巴旺的转型也将在未来几年逐步落实。

“这就是我们如何确保新加坡的每个地区都闪耀光芒。每个都有独特的特色,成为我们引以为傲的家园。”

他说,新加坡的进步绝不是听天由命,而是凭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和敢于追梦的精神,共同建设更美好、更具活力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