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欣怡从小热爱舞蹈,20年来一路从芭蕾、华族舞,到街舞和交际舞,把东西方舞风融会贯通,用舞姿跨越语言和文化。

她七岁开始接触芭蕾舞,并在小学加入华族舞蹈队,系统地接受传统训练。从小学到高中,她一路参加各种比赛和演出,包括青年节艺术展汇演、全校舞蹈展演等。

今年26岁的施欣怡受访时说,中四那年恰逢新加坡建国50周年,中学华族舞团和现代舞团合作,呈现了一场融合中西特色的盛大演出。

她回忆说:“当时参演的人员很多,我们只能在场地更大的学校礼堂排练,每个舞者都竭尽全力,每次彩排后,大家的衣服总被汗水浸透,但一起奋战的岁月很珍贵美好。”

升上南洋理工大学后,课外活动不再以比赛或得奖为目的,但施欣怡对舞蹈的热情丝毫未减。她加入了南大Soul Funky流行街舞社,主要学习锁舞(Locking)。

延伸阅读

与舞三岁结缘 修炼三般舞艺
与舞三岁结缘 修炼三般舞艺
挥别高压职场 用画笔点亮乐龄生活
挥别高压职场 用画笔点亮乐龄生活

她说:“华族舞蹈有严格的身段、技巧方面的要求,更侧重于舞台表演,为我打下了坚实的舞蹈功底。我觉得街舞更自由一些,可以更随性、即兴地表达自我。”

以舞会友 超越语言文化障碍

毕业后踏入职场,从事科技公司商业拓展专员之余,施欣怡也在探索更多舞蹈类型,例如双人交际舞林迪舞(Lindy Hop)等。“双人舞讲求配合,一个眼神就能心领神会,这种默契带来极大成就感。”

毕业后踏入职场,从事科技公司商业拓展专员之余,施欣怡(左)加入了本地的舞蹈社群,接触更多舞种,例如双人交际舞林迪舞等。(受访者提供)
毕业后踏入职场,从事科技公司商业拓展专员之余,施欣怡(左)加入了本地的舞蹈社群,接触更多舞种,例如双人交际舞林迪舞等。(受访者提供)

今年,在建国60周年之际,她以新舞姿参与了妆艺大游行。“虽然总有小磕小碰,但很庆幸这么多年,我没有受很重的伤,一直还能自由起舞。”

舞蹈也让她走向世界,足迹遍及越南、泰国、韩国等地。

“本地的舞蹈爱好者会定期举办跨国舞蹈交流,每一次遇见新朋友,都能通过舞蹈这个共同话题,迅速拉近关系,舞蹈真的能跨越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