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糖尿病通常在怀孕24周至28周才会被发现。本地最新研究显示,孕妇在怀孕首三个月,可通过一次不须禁食的血液检测,提早发现病症,更及时地接受治疗。
在新加坡,每五名孕妇中就有一人患有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随着亚洲孕妇年龄和肥胖率上升,预计妊娠期糖尿病病例将持续增加。
目前,多数高危孕妇须等到孕中期(second trimester),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才能确定是否患上妊娠期糖尿病。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往往已错过预防高血压、巨大胎儿或早产等风险的最佳时机。
此外,传统检测方式除了必须空腹,还须耗上两三个小时。妊娠期糖尿病也会增加母亲及孩子日后患上第二型糖尿病和心脏病的可能性。
新加坡国立大学星期一(8月18日)发文告说,国大杨潞龄医学院亚洲女性健康全球中心及妇产科部门研究团队在最新研究中,分析了近百种生物标志物(biomarker),包括反映新陈代谢、发炎及荷尔蒙活动的物质。
结果显示,只要检测孕前期(first trimester,即怀孕第一至12周)的七项指标,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就能大幅提升预测妊娠期糖尿病风险的准确度。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过去两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文告说,这些生物标志物的预测效果与传统检测相当,能有效区分高风险与低风险孕妇。
研究团队也将百种指标分成三类:一类是平时就能在医院做到、费用低的检测;一类是按需要才做、价格也算合理的检测;还有一类要靠专业实验室分析,目前还不常见。科研人员发现,即使只用前两类临床上已经能做的检测,预测效果也很好,说明这方法有望很快投入临床应用。
团队已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医学期刊“BMC Medicine”上。
研究第一作者、国大杨潞龄医学院亚洲女性健康全球中心高级研究员杨嘉西博士说,在研发预测工具时,关键是医生和病人能否在临床环境里方便使用。“模型不仅要准确,也要实用、容易取得。”
中心主任张翠林教授则强调,若能在孕前期就做这类简单的血液检测,不仅能帮助孕妇和医生更快评估风险,还能提早进行营养和生活方式的干预,减轻妊娠期糖尿病对长期健康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