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的年轻华社领袖认为,本地年轻华人对自身根源不感兴趣、难以在华社活动中找到价值和实际利益,这些都是华社组织招募新人面对的挑战。要长远推动华社组织的发展,必须解决这些关键难题。

黄循财总理在国庆群众大会演说中表明,政府会支持华社组织推出全新的年轻社团领袖培训计划,有系统地栽培年轻一代的社团领袖。对此,受访的年轻华社领袖坦承,本地许多宗乡会馆长期面对青黄不接的问题,要吸引新人面对不小的困难。

潮安会馆青年团团长柯俊杰(43岁)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透露,会馆的大约4000名会员当中,大约九成年过半百。

冯氏总会约有会员300人。总会秘书长冯标刚(44岁)说,在总会的20多名理事中,仅有四五人未满45岁。

由于缺乏年轻成员,潮安会馆和冯氏总会的青年团都难以定下年龄顶限,目前不少成员即使年近50岁,仍是青年团成员。

延伸阅读

宗乡总会和中华总商会设小组 栽培年轻华社领袖
宗乡总会和中华总商会设小组 栽培年轻华社领袖
总理马来语演讲全文:马来文化馆明年重开 保护培育马来文化遗产
总理马来语演讲全文:马来文化馆明年重开 保护培育马来文化遗产

柯俊杰认为,黄总理在国庆群众大会演说这个重要平台上宣布培训年轻社团领袖的计划,凸显政府对华社组织长期发展的重视,可促使公众更关注这个议题。这本身就有积极意义。

至于什么样的培训能够协助华社组织应对“招人难”的问题,柯俊杰坦言,他也不清楚如何才能切实解决这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因此期待政府进一步公布计划细节。

他指出:“不少人一听到会馆,就会联想到那是上了年纪的人才会去的地方。年轻人也会想,加入会馆有什么好处?而且,很多人就算知道自己是潮州人,也不知道是潮州哪里。因此,如今要吸引年轻人比较困难。”

会馆青年团主任:宗乡会馆有劳和政合作 但缺少私人领域参与

冈州会馆青年团主任黄钰清(37岁)在15岁的时候就加入会馆。她也说,要留住年轻成员是一个大挑战。“你可以招很多人,但最终能留下多少人,多少人愿意当领袖,这才是最重要的。”

宗乡会馆的职务大多为义务性质,理事和成员筹办活动或处理行政事务时,一般没有报酬。

黄钰清说:“不论哪个领域要发展起来,都要靠劳资政三方的合作。宗乡会馆如今的情况是,有劳和政双方合作,但缺少私人领域的参与。如果没有钱,年长者还是愿意继续为会馆服务,但年轻人就不会加入。”

冯标刚指出,年轻人工作和生活繁忙,很难抽空参与华社组织的活动。对于如何吸引年轻人,他提议,政府可考虑为会馆提供一些资助。“至少我们办活动的时候,请年轻人来帮忙可以给一些车马费,或者提供小点心,吸引他们来参加活动。”

除了引进新血,黄钰清呼吁政府也协助会馆保存珍贵的文物。她强调,本地不少会馆历史都超过建国60年,以冈州会馆为例,它就有185年的历史。这些会馆的功能随时代变迁而改变,但对当今的本地社会仍有重要意义。它们保留了本地历史的许多珍贵事迹,是深化国人身份认同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