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生产“一点虾”项目酝酿半年多后,正式在本地超市上架,每公斤活虾以32.9元出售测试市场反应。
本土生产的白脚虾(whiteleg shrimp)也叫“一点虾”(The Dot Shrimp),公众从星期二(8月19日)起,可在裕廊IMM商场和登加田园广场的巨人市场,以及淡滨尼巨人霸级市场购买活虾。相较于冰鲜虾1公斤卖约14元,“一点虾”的售价更高。
淡滨尼集选区议员马炎庆在淡滨尼巨人霸级市场为这一里程碑致辞时说,希望本土食品在超市的能见度更高,消费者可以更容易购买,予以支持。
马炎庆是交通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他在大选前曾在永续发展与环境部任职。他说:“我虽已不在永续部,但在文社青部支持本土生产也同样重要。希望支持本土农场成为一种文化,新加坡人合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新加坡鲜农总会今年初展开“一点虾”相关讨论,目前参与生产的农场有日本锦鲤农场(Nippon Koi Farm)、阿波罗水产养殖集团(Apollo Aquaculture),以及仟湖鱼业集团。
鲜农总会首席执行官张国健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一点虾”主要供应给餐馆等饮食业者,一般消费者的接受度尚不清楚。
“我们希望吸引更多超市和餐馆在各自场地设置水缸放活虾,为顾客提供更多选择,齐心协力支持本土生产。”
探测市场反应初期,农场每星期会先为每个超市供应至少1公斤的活虾,一旦卖完就会补货,理想是每个超市每星期能卖至少20公斤。
公众冯上素(36岁,幼儿教师)受访时说:“比起在餐馆用餐,买活虾回家烹煮更便宜,但应该只有在特别场合才会买,毕竟考虑到经济情况,每天吃不来。”
她认为,支持本土食品也是一次教育孩子的机会。“新加坡土地稀缺,但还是有农夫在努力加强食品韧性。推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爱国教育要从小开始。”
刘梅英(73岁,退休)则说:“32.9元太贵了,如果18元还能接受。冰鲜虾的品质未必比活虾差,重要的是烹饪手法。冰鲜虾现买现吃,品质也不错。”
克服挑战 稳定虾苗供应
日本锦鲤农场占地约2万7000平方米,除了种菜养鱼,近期也开始用12个水池养“一点虾”,每个水池可养多达18万只虾。
养虾大约每四个月就有一次收成,为确保虾苗供应稳定,鲜农总会目前从马来西亚、越南和中国进口虾苗。总会也会帮农场评估虾苗的质量,确保虾苗无病无害,不会造成污染。
总会规定,参与养殖“一点虾”的农场都须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将水循环流经一系列过滤和处理单元,优化水质,也减少用水,从而提高养殖效率和可持续性。农场也须使用鲜农总会规定的饲料,以确保虾的品质。
借助科技高效 调整饲料投量
张国健说,投料是养虾的关键一环,要确保虾有恰到好处的饲料,足够生长,但不会过多而影响水质。
“我们正与仟湖鱼业合作,利用科技监测水池中的虾是否在觅食,同时测量虾的大小,并将这些数据数码化,不仅能更高效地调整投料量,也能帮农场更准确地定价。”
接下来一年,日本锦鲤农场计划腾出多18个水池来养“一点虾”;同时,针对目前用于种菜养鱼的一套多层垂直农业系统进行改装。
日本锦鲤农场董事经理白振成(63岁)受访时透露:“垂直农业系统由农场的技术团队研发。通过这个13米高的多层系统,用600平方米农地就能种多达4万棵菜,同时养5万条鱼。未来用于养虾,相信能显著提高产量。”
白振成的次子白忠峻(19岁)有意接手农场。修读人工智能的白忠峻认为,科技不断进步,许多农场作业能自动化,不像从前那么消耗体力。“我希望学以致用,未来把更多人工智能技术带入农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