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柔地铁系统在兀兰北的地铁站旁,毗邻一块占地27.7公顷的土地,未来将用于发展一般工业和轻工业。为腾出空间支持未来发展,裕廊集团计划清理兀兰北岸这片土地,展开基础设施建造,地段目前主要被由植被覆盖。

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勾勒北部发展蓝图时说,政府计划通过改善跨境交通连接,以及发展工业空间和住宅区,把兀兰重塑为现代化且充满活力的区域中心。

在2025年发展总蓝图草案中改称兀兰门户(Woodlands Gateway)的兀兰北岸,将由裕廊集团与其他政府机构,共同开发为融合住房、水滨公园,以及零售和工业空间等的多用途经济中心。

这一区未来还会兴建巴士转换站,连同明年底通车的新柔地铁,打造多式联运枢纽。

裕廊集团受询时说,当局正为兀兰门户未来工业发展,为海军部西路以南约27.7公顷的土地,规划土地筹备和基础设施工程,以确保适合建设工作,并具备道路、排水沟和公用设施等必要基础设施。

延伸阅读

北部地区较“ulu”?新加坡将大力发展北部
北部地区较“ulu”?新加坡将大力发展北部
黄循财总理勾勒北部发展蓝图 居民喜忧参半
黄循财总理勾勒北部发展蓝图 居民喜忧参半

土壤调查和勘测等场地筹备工作计划今年展开。所有工程则很可能从明年起,也就是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和发展计划敲定后才进行,以确保先全面应对环境考量和规划要求。

环境顾问公司DHI去年获裕廊集团委托,展开环评工作。根据星期三(8月20日)在裕廊集团官网发布的环评报告,这个项目预计持续至2035年,包括未来建设新建筑地基和上层结构。

项目范围超过20公顷的土地被由植被覆盖,并以次生林居多。这些次生林与城市公园共同支持生物多样性,并可能促进更广泛的生态连通性,但受到周遭城市景观局部限制。

新柔地铁工地和其他基础设施,则各占约6公顷和5.5公顷。

13个植物物种和10个动物物种具保育价值

团队在项目用地记录的195个陆地植物物种和四个物种组(即无法确认物种的植物)中,13个具有保育价值,主要集中在本土物种居多的次生林。这包括本地极危的多果九节(P. polycarpa)和濒危的半羽三叉蕨(Tectaria semipinnata)。

204个动物物种中也有10个具保育价值,例如本地濒危的夜鹭和江獭。

大规模地清除土地将对植物造成重大影响,而施工阶段也可能伤害动物。裕廊集团说,为减少影响,施工前会移栽已确定要拯救的植物幼苗,并在未来开发项目中创造绿色空间种植这些幼苗或类似植物。

项目范围记录的动物物种主要为鸟类和蝴蝶。根据评估,大多数鸟类和蝴蝶种群很可能会迁徙到距离0.5公里至1.5公里远的栖息地,例如海军部森林和兀兰海滨公园。

裕廊集团说,施工期间,团队在砍伐树木前会与生态学家检查是否有野生动物,若发现活跃鸟巢将推迟砍伐 ,直到鸟巢不再被占据。到时也会有野生动物专家,协助转移被困动物。

完工后创造的绿色空间,还会种植本土植物来模拟大自然的植被结构和微气候条件,这有可能会形成新的生物多样性栖息地。

裕廊集团分别针对观景路10号和周遭区域,进行建筑研究和分析,但目前还没有就未来发展作出具体决定。

这三层楼建筑目前无人使用,1975年至2001年曾是为精神病患提供康复护理的美景路医院,属于板桥医院(心理卫生学院前身)分院,后来一度改为客工宿舍。

位于观景路10号的建筑曾是警察家眷宿舍、美景路医院和客工宿舍。图摄于2019年。(档案照片)
位于观景路10号的建筑曾是警察家眷宿舍、美景路医院和客工宿舍。图摄于2019年。(档案照片)

公众即日起至9月17日可上网查阅环评报告并提供反馈。裕廊集团说,当局将仔细审查报告的调查结果和建议缓解措施,以及公众反馈,以敲定最终的环评报告。

新加坡自然协会会长梁国平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我国次生林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少见,因此清除任何次生林都令人惋惜。“我希望当局能至少将一部分本土物种居多的森林融入新发展项目中,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地,还能增添景色和起到降温作用。

梁国平也认为,观景路10号可改造用途,以保存这座历史建筑和它所在的小山丘。“新加坡很多时候会将要开发的土地夷为平地,使我们丧失一些自然景观……若能保留原有的地形,就不会看起来那么无趣单调。”

环保组织:对兀兰流失整个栖息地表示担忧

环保组织“生物多样性新加坡青年之声”外展总监江俊贤,虽然认为建议缓解措施充足,但对兀兰流失整个栖息地表示担忧。他说,兀兰的树林接近马来西亚,并且已有传播果实的鸟类,而项目清除这些森林,可能产生无从知晓的后果。“兀兰超过半数森林面临清除,未来或只剩下海军部公园的林区。”

江俊贤提出,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估零碎,没有考虑到未来一二十年流失附近地段,对兀兰所累积的影响。“划定地块之前,新加坡不妨探讨进行较大规模的环评工作。”

曾带公众导览观景路10号的本地知名文史工作者林坚源说,这个地点的独特之处在于拥有地面防弹办公室,显示大部分于1941年建造的主楼,曾规划用作某种指挥中心。

林坚源说,建筑1959年至1971年左右曾居住着海军基地警察和家眷,后来的美景路医院,则实行了刚起步的职能治疗计划,具有一定的意义。

针对是否应重新发展,他提出,这必须考量建筑能否讲述我国历史的重要篇章,或是它包含的身份标记。“所有建筑甚至地理特征都为新加坡故事增添层次,因此尽可能保留总是好的……下个问题就是它如何继续服务社会。”

考虑到地区接下来的发展,林坚源认为,建筑或许可在地势较高的林木环境中,用作探险活动中心等休闲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