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比赛也能用上人工智能?首届全国中小学华文阅读乐竞赛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从报名、出题到评估,全程由人工智能协助完成,不仅增添了比赛的新鲜感与挑战性,也让赛事更公平、更高效。
华文阅读乐竞赛决赛星期六(8月23日)在南洋女子中学校举行。7月的初赛共吸引来自239所中小学的2541名学生参加,最终有135名小学组和中学组学生晋级决赛。
这场比赛由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与新加坡人工智能教育协会(前称新加坡人工智能语言教育协会)联合主办,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推动华文阅读风气,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人工智能教育协会会长蔡志礼博士受访时说,这次比赛采取自由报名的方式,原本预计有3000到5000名学生参加。“如果没有人工智能(AI)系统的协助,是不可能应付的。一般比赛通常只有两三百名学生,再多就难以管理。”
主办方因此开发一套人工智能系统,自动化处理赛事流程,包括报名、生成账号和密码,以及通知初赛详情。
比赛共分小学到中学五个组别,指定读本共有33本,涵盖不同年龄层:从低年级小学生的绘本,到小三至小六年级的改编版《西游记》,再到适合中学高年级的《水浒传》。学生在赛前有两个半月的准备时间完成阅读。
初赛在线上进行,学生凭账号登录系统作答,小学组须答20道选择题,中学组则为30道,成绩由人工智能评定。进入决赛后,各组题量增加10题,成绩则由人工智能与教师共同评定,每组最终评出10名优胜者。
蔡志礼透露,主办团队将所有读本输入大型语言模型,生成3000多道题,再逐一筛选,淘汰不合适的,确保题库质量。为防止作弊,初赛阶段,每组题库约有300道题,每个学生得到的题目和选项都不同,答题时间也计入评分考量。
刘洁敏:让阅读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一部分
50名优胜者星期六从教育部兼数码发展及新闻部政务部长、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主席刘洁敏手中接过奖项。刘洁敏在活动上致辞时说,她希望学生能通过参与这个活动,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与魅力,同时培养阅读华文书的良好习惯,“让阅读不只是一个比赛,而是成为你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获奖者之一、育智小学小六生萧靖蒽(12岁)说,比赛期间,她几乎每天抽时间阅读,有时还利用学校晨读时段完成。
“六本指定读物对我来说不算困难,因为平时就有阅读习惯。这次让我对《西游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有继续阅读的动力。”
裕廊中学中三生杨奕程(15岁)是另一名获奖者。他通过同学得知比赛并报名参加。尽管同学因未读完全部读本而止步初赛,他仍坚持把所有读本看完。
他说,《水浒传》最具挑战性。“人物关系复杂,故事节奏跳动大,每章都换主角,如果华文水平不够高,会比较吃力。”他的策略是先看简介,再深入阅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