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打破沉默,阻止家暴”宣导活动,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推出更新版宣导运动,并与食阁和学校机构等合作进行培训和创意推广,鼓励社会以集体力量解决家暴问题。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兼内政部政务部长吴培铭星期二(8月26日)在义安理工学院为新运动“让我们携手打破沉默,制止家暴!”(Let’s Break the Silence Together)主持推介仪式。
通过简单举动凝聚力量 对家暴零容忍
新运动强调通过简单的举动,凝聚集体力量,对家暴采取零容忍态度,并加强公众对求助渠道的认识。这包括在手机收存全国防暴及性骚扰热线号码(1800-777-0000)。
这个24小时热线于2021年设立,供公众举报家庭暴力和疏忽照护案件,让求助能简单便利。
食阁业者“口福”与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合作,于上月为旗下77名食阁经理提供家暴意识培训,学习识别与举报家暴的能力。自2020年以来,已有逾1万1000名各领域人士接受这项培训,包括托儿所、学校和教育机构的专业人员。
吴培铭致辞时说,食阁经理身处基层,能充当前线耳目,及时发现家暴迹象并举报。他也对媒体说:“希望集整个社会力量,协助‘打破’家暴问题,也吁请社区、学校、企业及所有公众和我们一起侦查,减少家暴事件的发生。”
为了响应活动,全岛67家口福食阁和喜多福(Happy Hawker)咖啡店的茶杯也附上热线信息。
学生开发Telegram24小时聊天机器人 线上支援受害者
义安理工学院也与当局携手提升防家暴意识,过去三年间,商学院和信息传播技术学院的240名学生参与了11场校内宣导活动。
学生们用创意方式设计互动游戏、饶舌和舞蹈抖音挑战,以及三维AR(增强实境)角色等,鼓励年轻人与公众为家暴发声和求援。这包括商学院学生洪奕楷(19岁)等六人小组开发的Telegram24小时聊天机器人“Don”,引导众人在目击或遭遇家暴后采取相应步骤。
他们发现,许多人因缺乏知识和信心,不知如何开口求助或应对而选择沉默。“网上虽有很多资源,但大家不知从何找起。”洪奕楷说,机器人可即时提供求助渠道和建议,包括最靠近的庇护所、紧急热线等。
机器人耗时两个月开发,已有50多人试用。团队根据反馈增添家暴相关的法律信息,目前系统已趋完善。洪奕楷曾目睹同学遭家暴却无能为力,“没想到毕业作业能参与这个项目,像是某种救赎”。
活动也请来达尼雅(Danyya Ateera,33岁)分享自身经历。她九岁起遭母亲和继父家暴等,直到中学上性教育课时才惊觉异常,向朋友和教师坦白后,便受儿童保护服务庇护,与家人隔离。曾自责甚至想放弃治疗的她,在儿童保护人员、心理专家和养父母等关爱下重获新生。
她认为制止家暴实际上需要社区全员的努力,不能只靠社工。“除了目击家暴要举报外,当事人要走出阴影也同样重要,避免创伤延续到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