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境局去年5月起实施针对性措施后,其中四个卫生热点在九个月内有效减少建筑里外近半的垃圾量,成功脱离热点观察名单。环境局有意在今年内扩大监控执法能力,以涵盖24个卫生热点。
四个卫生情况有所改善的热点分别是牛车水大厦、裕廊坊(Jurong Point),以及兀兰的长堤坊(Causeway Point)和维斯达坊(Vista Point)。
环境局星期三(8月27日)在媒体介绍会上,分享上述工作成果。
目前在环境局观察中的“卫生热点”(cleanliness hotspots)共有12处,当局是根据局部区域的垃圾量统计、收到的反馈,以及长期实地调查结果来识别这些热点。
国会拨款委员会今年初在辩论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开支预算时,宣布今年内推出“净化社区”(Cleaner Neighbourhoods)计划,以全面解决各种公共卫生问题。识别和监管卫生热点是这项计划的一部分。
配合这项计划,环境局提高了执法能力,包括实地巡逻、增设警示立牌和监控摄像头。其中摄像头配有视频分析技术,有助进行远程执法、情报收集并有效部署执行人员,目前一年可进行多达2500次摄像头的部署。
在观察到热点内垃圾减少、执法行动产生成效后,环境局就会把这些监控等资源转移到其他地方。
截至今年上半年,环境局在卫生热点发出约800张罚单,其中240张涉及乱丢垃圾的违规行为。
环境局也与相关方和社区合作,识别严重违规者。例如在一些社区张贴未获解决的公共卫生事件海报,并附上违规者的监控视像截图,成功于7月在牛车水识别出四名违规者。
此外,环境局去年进行2100次摄像头的部署,对500起高楼抛物行为进行取缔。为了更有效地取缔违规行为,从今年8月起把视像监控时长从14天延长至28天。相关事件的举报自2022年至今维持稳定,每年平均有2万8000起。
今年上半年发现的老鼠洞增近一倍
应对鼠患的工作方面,根据每两个月的检测周期,今年上半年在公共区域发现的老鼠洞平均数量为5400个,比2024年的2800个显著增加。
上半年环境局与新加坡食品局针对鼠患相关问题,联合对场所业主采取约480个执法行动,其中约210个涉及垃圾管理不当。这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00起。
今年4月起,当局也从三方面加强对物业经理和业主的执法行动,违规行为包括没妥善处理垃圾或整理场地,为老鼠繁殖制造了有利条件;垃圾桶和垃圾收集中心等有缺陷,使老鼠容易进入;场所出现老鼠窝。
环境局通过监察和实地调查,正对四个高量商业活动和垃圾管理措施不足的地点进行观察,包括在今年5月将宏茂桥镇中心列入观察名单。通过和市镇理事会、基层顾问、商业场所等主要相关方的合作,改善保洁卫生和垃圾管理措施,宏茂桥镇中心的垃圾管理失疏在四个月内减少60%。当局将对这些地点持续观察至少四个月,若没有改善的迹象则将持续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