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调查显示,每四名员工就有三人经常在工作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我国急须培养更多“AI双语”人才——既精通专业知识这个“母语”,也会善用人工智能这个新“国语”,才能抓住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推进转型。
为此,政府将从三大方面着手:广泛协助企业包括中小型企业采纳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方案,培训更多“AI双语人才”;帮助非科技领域专才用AI增进效率与成果;以及让科技专才团队借助AI 变得更强大灵活。
数码发展及新闻部长杨莉明星期五(8月29日)在新加坡电脑学会举办的Tech立方论坛上致辞时,阐述政府人工智能转型的大方向。她说,有关AI与劳动队伍的讨论,已从如何准备,转向如何落实并加速采用。
她说,2025年数码经济报告的调查显示,每四名受访者中,有三人会在工作中经常使用AI工具。当中,85%反映AI使工作更具效率,也有助提高工作素质。
杨莉明指出,相信多数受访者在调查访问中形容的“使用AI”情况,仍处在探索阶段。“要更深入、更有效地善用AI,除了常用,也要接受相应的技能培训,且有机会在职场中加以应用实践。庆幸的是,在已采用AI的受访公司当中,超过三分之二计划把职员培训与技能提升列为优先事项来落实。”
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将在10月发布2025年新加坡数码经济完整报告。
杨莉明说,总体来看,员工普遍愿意接受AI,雇主也有意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她分享了走访多家企业的观察,几乎所有公司的AI从业员,尤其数据分析师和数据科学家,都向她反映,他们需要也重视其他部门和职能伙伴的专业意见。
例如,工艺工程师对详细工作流程的知识远胜数据科学家;技术员则知道哪个机器需要修理,以及如何修理。若没有这些领域知识和职能知识,AI从业员很难为业务改进作出有意义的贡献。
杨莉明说,这凸显了工作场所越来越需要AI“双语”人才。“母语”,是员工的专业领域或职能知识,他们早已精通。接下来则是帮助这些专才掌握AI 这个全新“国语”,即掌握AI相关技能,让专才能更好地与AI从业员合作,推动工作转型,为成果增值。
“你必须知道科技能怎么帮助你。不充分理解的话,你会继续在没有AI辅助的情况下自行工作,就难以创造出AI 所能带来的最显著效益。”
她说,相信AI双语人才会愈发受重视。这些人才会成为AI实践的先行者和领导者,为新加坡带来真正的机遇。
加强AI培训为专才增值而非削弱角色
为培养员工精通AI,资媒局将和科技供应商合作,除了供应AI方案,也要纳入培训,协助职员掌握知识,以充分利用相关的AI工具。
政府也将和业界包括商会合作,合力推广AI,并按照需求开发相关的AI方案。
资媒局接下来将通过加快培训专才计划,与非科技领域如会计和人力资源等专业团体合作,探讨如何善用AI提高工作效率,进而让员工专注于价值更高和需要人为判断的决策工作。
杨莉明也强调,在加强AI 培训时,秉持正确观念很重要。她说:“我们要追求的是怎么为这些专才增值,而非削弱他们所能发挥的作用。这意味着,要积极探索专才可以借助AI共同开创的新服务新价值。”
她指出,本地的科技工作队伍在五年内增加了25%,从2019年的约17万2000人增至2024年的约21万4000人。在非科技企业就职的科技专才甚至已经超越了科技企业的人数。
“无论科技专才在哪里工作,都有潜力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应该协助他们精进核心工程技术,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