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诈骗保障法令》生效近两个月,截至8月20日,警方向银行发出两次限制令(Restriction Orders),限制两人进行交易。
新加坡警察部队星期六(8月30日)公布2025年上半年诈骗和网络犯罪数据,并公布这个法令7月1日生效后的情况。
警方目前可在劝说无效、合理怀疑当事人会继续向诈骗团伙汇款时,限制他们的银行交易,以争取更多时间沟通,防止进一步的损失。这包括汇款、提取现金,或当事人为此申请和动用信贷服务。
《联合早报》向警方询问更多详情,截稿前仍未收到答复。
根据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受害者自发汇款给骗徒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86.1%,降至78.8%。
警方指出,这显示教育宣导初见成效,但这类骗案占比仍偏高,不可小觑。在多数案例中,骗徒从未直接控制受害者的户头,而是通过欺骗和社交工程手法,诱导受害者自主汇款。公众在汇款前应核实真伪,保持警觉。
65岁及以上受害者显著增加至15%
在诈骗受害者年龄分布方面,65岁及以上的受害者显著增加至15%,去年同期仅7.2%。他们的平均损失金额也是最高的,人均被骗3万3672元,最易坠入投资、钓鱼和冒充政府官员骗案。
50岁至64岁的壮龄受害者占24.7%,人均损失2万9434元,有25.6%坠入钓鱼骗案,其次是投资和冒充政府官员骗案。
30岁至49岁的成年人占35.6%,人均损失2万2329元;20岁至29岁的青年人占19.2%,人均损失8541元;19岁及以下的少年则占5.5%,人均损失4731元。
这三个较年轻群体的人数占比最大,达60.3%,最常陷入电子商务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