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岸路一段约380米的走道将规划为步行街,有关设计将通过明年的公开比赛定案。

打造步行街是市区重建局对加东—如切居民和业者的反馈做出的回应,旨在加东—如切区打造更包容、更愉悦的公共空间,提升这一带的步行体验。

这条步行街将位于东海岸路,介于i12 Katong与Katong V这两座商场之间。

市建局局长林荣辉星期六(8月30日)在“东部历史情感廊道”社区活动上,宣布这一消息。他指出,设计比赛将邀请本地建筑师参与,并把居民和业者的意见纳入设计蓝图,确保最终能反映社区的集体愿景。

加东—如切是新加坡历史与文化交汇的街区,从昔日富人汇聚的海滨住宅区,发展成如今汇集店屋风貌、文创氛围和多元族群遗产的社区。

延伸阅读

保留区域特色 实乞纳蒙士顿巷和纽顿划为保留情感区  
保留区域特色 实乞纳蒙士顿巷和纽顿划为保留情感区  

过去11个月,逾2300名居民与利益相关者通过参与各种活动,表达希望加东—如切的公共空间更包容、更令人愉悦,并希望步行环境获得改善。

市建局将广纳民意,选择在人潮密集、商业活动活跃的东海岸路段打造步行街。届时,这一带将有绿化带、休憩座椅,还有开放空间,可供人们聚会和活动。

林荣辉说:“这将为居民和访客提供更多互动的机会,建立友谊,并建立更紧密的社区联系。”

步行街是“东部历史情感廊道”一部分

按规划,步行街是“东部历史情感廊道”(Historic East Identity Corridor)的一部分。

“保留情感廊道”是市建局在2022年长期规划检讨中提出的概念,旨在通过串联人们熟悉的地标、街区与道路,延续居民的历史记忆与社区认同感,并提升公共空间体验。

本地共有六条保留情感廊道,即南北交通廊道、铁道走廊、加冷河、南部山脊与海岸、东部历史情感廊道和内环路线。

为了具体展现社区特色,东部历史廊道推出了六个全新的公共空间装置,包括娘惹糕亭子、提篮饭盒空间、如切码头意象、立体展亭、店屋蓝图壁画和花砖长凳。

其中,“娘惹糕亭子”由三个小亭组成,造型灵感来自压糯米糕(Pulut Tekan)、千层糕(Kueh Lapis)和香兰达兰糕(Kueh Talam)等传统娘惹糕点,并以通风砖、彩色玻璃砖和回收排水格等本地常见的建筑材料建造。

“娘惹糕亭子”中的香兰达兰糕(Kueh Talam)亭子,是“东部历史情感廊道”的公共装置之一,由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硕士生与SAA建筑事务所设计建造。绿白亭身呼应传统糕点的标志色,以回收排水格拼组而成。(邝启聪摄)
“娘惹糕亭子”中的香兰达兰糕(Kueh Talam)亭子,是“东部历史情感廊道”的公共装置之一,由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硕士生与SAA建筑事务所设计建造。绿白亭身呼应传统糕点的标志色,以回收排水格拼组而成。(邝启聪摄)

这个装置由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建筑系硕士生陈家岳和团队构思。陈家岳受访时说,加东的糕点文化遗产非常出名,团队于是从娘惹糕切入主题。

“娘惹糕色彩鲜明,从远处就能吸引目光,走近还能发现更多细节与纹理。这些颜色和造型既呼应了传统糕点,也参考了本地老字号如真美珍等元素。我们把人们熟悉的小小糕点放大成亭子,既有趣又亲切。”